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中秋月下的隨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21]     我要評論

徐秀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9月22日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端午合稱中國最重要的四大傳統節日,可謂普天同樂、朝野共慶。所以國務院在2006年將中秋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將至,節日的氣氛瀰漫神州各地,回家團圓成為華夏子孫的主旋律,月餅供銷持續升溫,各種中秋聯歡活動閃亮登場。不由想起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名詩《陽關曲.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遙想古代,賞月是何等瀟灑的一件樂事。賞月的風俗源於祭月,但比嚴肅的祭祀來,平添了許多輕鬆與愉悅。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是最為風行的盛事,也是文人雅士歌詠的主題。到宋時,賞月已成中秋節主要民俗活動,人們一邊賞月,一邊感物抒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暗喻人情世態,使中秋月多了幾分人文關懷和人性光澤。「中秋前夕,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載於《東京夢華錄》裡的中秋節,是萬民歡樂的不眠夜、狂歡節。

 小時候,中國民眾生活拮据,中秋節卻與春節、元宵節一樣,充滿歡樂。記得上小學五年級的一個中秋節,老師領我們在學校操場裡賞月,那晚的月亮真的好大、好圓、好亮,同學們在明月下唱歌跳舞,老師還教我們背誦蘇東坡的詞《水調歌頭》,從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就深深銘記於心。

 記得當年的月餅很便宜,大約一角錢能買一個。用一張小小的油紙包著,揭開紙,就露出月餅那酥脆的外殼,薄薄的脆皮就散落在紙裡了,咬一口還得小心地用手托著下巴,以免脆皮不小心掉下來。當時的月餅式樣不多,也沒有什麼品牌,但誘惑力卻十足。有一年中秋節,爸爸廠裡給每位職工發了一包月餅,爸媽給我們姊妹四個每人一個,大家歡天喜地正要享受,發現爸媽手裡並沒有月餅,姐姐對我說:「咱們每人吃半個,剩下的給爸媽吃!」當我們將剩下的兩個月餅送到父母的手中,他倆的眼裡竟冒出了淚光。記得那晚的月餅裡包裹著青紅絲,味道真是好極了!

 這些都是陳年往事了,如今未到中秋節,家裡早早就有了幾盒包裝精美的月餅,有的甚至是「天價月餅」,可我連打開看看的興趣都沒有了。如果說,在溫飽不足的年代,吃月餅是解饞、「打牙祭」的話,如今,肚子裡「五味雜陳」營養過剩,月餅又是典型的高糖、高脂肪、高熱量食品,對健康弊大於利,誰還會偏愛這種令人膩味的甜點呢?

 連年來,民眾對月餅市場頗有微詞。一些商家巧立名目,紛紛推出鮑魚味月餅、蔓越莓味月餅、水果味月餅等等高級月餅,甚至還有每隻售價近萬元的「黃金月餅」。我吃過所謂水果味月餅,其實原材料裡並沒有真正的水果,而用相應的水果香精調配而成。打出水果味月餅只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是商家宣傳的一個噱頭罷了。記得2005年國家曾發佈《月餅強制性國家標準》,主要針對當時氾濫的木盒月餅、玻璃盒月餅等豪華包裝叫停,幾年過去,如今月餅包裝奢華的問題依然存在。據9月3日新聞晚報披露,上海市消費者協會近日對申城月餅市場進行明察暗訪,發現仍有「天價」月餅牟取暴利現象,一款「金尊法蘭西」月餅套餐標價高達人民幣4289元。

 為迎合老人和高血糖患者的需求,市場上還出現不少所謂「無糖月餅」或「低糖月餅」,如木糖醇月餅,據說這些月餅將白砂糖換成木糖醇或者麥芽糖醇,降低了月餅含糖量,吃起來也就更健康。不過,是否真的換成木糖醇,普通人卻很難鑒定。為此筆者請教一位醫學專家,該專家說,許多號稱「無糖」或「低糖」月餅,只是以麥芽糖、木糖醇等甜味劑代替無蔗糖,而月餅中大量的油分、澱粉以及豆沙、蜜餞等原料同樣會轉化為糖,糖尿病、高血脂及胃腸道疾病患者同樣不宜多食。目前國家對「無糖月餅」標準尚無明確界定,所以,「無糖說」基本上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天價月餅」由於遭到全民聲討,如今已紛紛「隱退」,不甘寂寞的商家又拋出「養生月餅」、「保健月餅」甚至「治病月餅」,招徠消費者。筆者在鄭州某大型超市見到,標明「保健」字樣的月餅十分搶手。這些月餅宣稱有保健、補鐵、補鈣等功效,甚至有「防治高血壓、高血脂,增強免疫力」等療效。在另一大型商場,還見到打著「綠色保健養生」招牌的「海參月餅」、「魚翅月餅」等,價格自然不菲。在一款「枸杞月餅」的宣傳牌上,赫然寫著「保肝護肝補血」字樣,而一款「黑豆月餅」的宣傳單上則宣稱「能降膽固醇」……一位顧客調侃道:「吃月餅都能治病,那醫院藥廠就該關門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相關規定,食品是不允許宣傳療效的,不知有關執法單位對這類一哄而起的虛假宣傳,知情否?監管否?

 倒是某些保留下來的民間中秋習俗令人神往。前年我有機會在香港過中秋,欣賞到舞火龍,那是在銅鑼灣的大坑區,火龍長達70多公尺,用珍珠草紮成32節龍身,龍身上插滿長壽香。在一輪中秋月的輝映下,一條條流金溢彩的火龍盤旋起舞,威風凜凜,煞是壯觀。港島中秋舞火龍據說源於一段傳奇:一百多年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後冒出一條蟒蛇,四處作孽,村民們日夜搜捕終於將其誅殺。不料翌日此地竟發生瘟疫。村中族長忽聞神仙托夢,說只要在中秋節舞動火龍,便可驅除瘟疫。村民便按此行事,果然奏效。從此舞火龍的習俗就流傳至今。如今大坑區的舞火龍活動規模逐年龐大,形式也逐年翻新,每年有數萬民眾參與其中,成為吸引海內外觀光客的一樁盛事。

 印象中,品茗賞月是中秋節的經典鏡頭。一輪圓月輝映著小院,閤家團圓分享月餅和石榴,仰望空中那聖潔的冰輪,詠誦「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詩句,遠處傳來「二泉映月」的琴聲,那情景是何等的溫馨、恬靜。可惜,如今在處處鋼筋水泥高樓大廈的城市,這種情景實在是久違了、難遇了。再次想起東坡先生的名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花好月圓的中秋之夜,惟願人間多一點和諧、少一點仇恨;遙祝天下父老姊妹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相關新聞
百家廊:中秋月下的隨想 (2010-09-21)
翠袖乾坤:上海攻略 (2010-09-21)
海闊天空:框框裡怎樣解決大問題? (2010-09-21)
琴台客聚:閒話郭敬明 (2010-09-21) (圖)
生活語絲:回家鄉,憶兒時 (2010-09-21)
思旋天地:「先行先試」 (2010-09-21)
詩幻留形:飲江初會記 (2010-09-21)
百家廊:成吉思汗從這裡崛起 (2010-09-20)
翠袖乾坤:好醜命生成 (2010-09-20)
跳出框框:菲律賓女傭 (2010-09-20)
琴台客聚:濫交導致亂倫 (2010-09-20)
杜亦有道:食七咁食 (2010-09-20)
思旋天地:「金九銀十」 (2010-09-20)
網人網事:天天過節 (2010-09-20)
百家廊:當天使降臨到你家陽台上 (2010-09-17) (圖)
翠袖乾坤:「酷」男 (2010-09-17)
娛視觀:電視台的「三駕馬車」 (2010-09-17)
琴台客聚:石頭的眼睛 (2010-09-17)
生活語絲:深汕高速所見 (2010-09-17)
一網打盡:程序合法 (2010-09-1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