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海闊天空:框框裡怎樣解決大問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21]     我要評論

蘇狄嘉

 香港媒體善於創造極有本地特色的新詞,本地受眾明白接受,大陸內地和台灣人初來乍到,看了似懂非懂,按文索義的話,往往還會鬧笑話。

 譬如說:「企跳」,不知就裡的人,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這是「企圖跳樓」的縮稱。最近,媒體又常見「殺校」一詞,如果從傳統字義用法、「殺雞」、「殺牛」般揣測,肯定捉錯用神,「殺校」不是把學校殺了、令它不再存在,而是應從「殺價」的「殺」意推想,主要的意思是減少、調整。

 殺校的原因在於學生減少。由於出生率下降,幾年前小學一年級入學人數劇減,小學「殺校」擾攘一輪,果真有些學校停辦。稍為關愛社會的人,都預見幾年後輪到中學一年級收生不足,建議及早未雨綢繆。可惜,事到臨頭,參與討論一干人等的說詞,還是和當年小學「殺校」潮時一樣,了無新意,過去幾年大家是白過了。

 主責官員殺聲不絕、教育學者主張小班教學,各執一詞,停留在固有框框內,怎樣解決問題?

 對主責官員,「殺校」最簡單;反對一方就以「小班教學」最直截了當,彼此都舒舒服服坐在框框內的辦公室,不必用腦費心。

 所謂學生少了,說的是框框內定義的,必須是小學、中學的適齡兒童、少年,也必須是本港的學校。框框之外的學生多的是呢!有沒有考慮再培訓超額教職員,教導新移民本港通識、教導成人學習電腦或其他興趣?

 再說,過往兩三個年代,移民海外的華人不少,新一代在當地苦無學習中華文化機會。本港多餘的師資,可否充任先鋒,到海外弘揚炎黃文化?

 當然,老師們並非說轉型就可以轉,打通各地政府也不輕易,更難掌握的,是資源問題,每一方面都費煞周章。不要問我如何推行,有辦法的話,我就去當局長。十多二十萬元高薪厚祿,不應該只是應付幾個立法會議員便交了差。

相關新聞
百家廊:中秋月下的隨想 (2010-09-21)
翠袖乾坤:上海攻略 (2010-09-21)
海闊天空:框框裡怎樣解決大問題? (2010-09-21)
琴台客聚:閒話郭敬明 (2010-09-21) (圖)
生活語絲:回家鄉,憶兒時 (2010-09-21)
思旋天地:「先行先試」 (2010-09-21)
詩幻留形:飲江初會記 (2010-09-21)
百家廊:成吉思汗從這裡崛起 (2010-09-20)
翠袖乾坤:好醜命生成 (2010-09-20)
跳出框框:菲律賓女傭 (2010-09-20)
琴台客聚:濫交導致亂倫 (2010-09-20)
杜亦有道:食七咁食 (2010-09-20)
思旋天地:「金九銀十」 (2010-09-20)
網人網事:天天過節 (2010-09-20)
百家廊:當天使降臨到你家陽台上 (2010-09-17) (圖)
翠袖乾坤:「酷」男 (2010-09-17)
娛視觀:電視台的「三駕馬車」 (2010-09-17)
琴台客聚:石頭的眼睛 (2010-09-17)
生活語絲:深汕高速所見 (2010-09-17)
一網打盡:程序合法 (2010-09-1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