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娛視觀:電視台的「三駕馬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17]     我要評論

餓 龍

 據悉,曾為趙本山編寫小品的編劇張超,已於今年七月中旬因心臟病發病逝北京。張與趙是識於微時的拍檔,從八十年代鐵嶺縣劇團的《一加一等於幾》,到後來趙本山成名作《相親》,都是出自張超之手的劇本,張加上崔凱、喬傑,號稱趙本山的「三駕馬車」。

 所謂小品,類似港式趣劇,通常見於大型綜合節目如春晚等,在內地可謂方興未艾,趙本山等好幾個大腕便以小品稱王,表演事業如日中天。但很可惜,近年在本港電視幾已絕跡,有的亦是已經變種的了。說起來,可能有段時期港式趣劇水平參差,以致「趣劇」二字成為部分觀眾規避惟恐不及的話題,以免被人小覷觀賞品味水平。

 其實,正確名稱應為短劇Sketch,而且在本港電視也有過輝煌一頁,只是日久師老兵疲、水準低落,再加上近年人才斷層、青黃不接,終於可能從此在港消失,本地觀眾要看,就只有看內地的小品了。然而,像掃街茂、上海婆、肥盧手記、蝦仔爹哋……這些短劇,是否仍能勾起閣下些少記憶?又如莊文清、吳麗珠的「任白」,廖偉雄、盧海鵬的「撻成一塊」相信大家仍有些模糊印象吧?

 無論小品或短劇,除了幕前的演員,幕後編劇人才也很重要,即如趙本山也得依靠張超的劇本。以前,本港電視業界擅寫短劇的高手很多,除蔡和平時代便從電影轉到電視的胡美屏,諸如吳雨、陳翹英、王晶、李瑜、黎彼得等皆為表表者。後來還有很多年輕高手如彭濟材、梁建璋、黎文卓等接棒,但再下去竟有點後繼無人,殊為可惜。

 一家成功的電視台,其新聞、劇集、綜藝節目也是「三駕馬車」,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相關新聞
百家廊:當天使降臨到你家陽台上 (2010-09-17) (圖)
翠袖乾坤:「酷」男 (2010-09-17)
娛視觀:電視台的「三駕馬車」 (2010-09-17)
琴台客聚:石頭的眼睛 (2010-09-17)
生活語絲:深汕高速所見 (2010-09-17)
一網打盡:程序合法 (2010-09-17)
寫我遊情:Palmyra (2010-09-17) (圖)
百家廊:網絡監督:任重而道遠 (2010-09-16) (圖)
翠袖乾坤:藏毒拘留 (2010-09-16)
海闊天空:天災凸顯以人為本 (2010-09-16)
琴台客聚:宋江下山救父兄 (2010-09-16)
杜亦有道:仙境凶間 (2010-09-16)
隨想國:廣東話的樂趣 (2010-09-16)
獨家風景:愛恨時裝 (2010-09-16)
百家廊:哈爾濱風情 (2010-09-15) (圖)
翠袖乾坤:演藝圈掀未婚媽媽潮 (2010-09-15)
天言知玄:官場八字論 (2010-09-15)
琴台客聚:從《紫微徑》談到報人楊君澤 (2010-09-15) (圖)
生活語絲:釜山一日 (2010-09-15)
隨想國:福 氣 (2010-09-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