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日本拒不放人 中方如何冷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敦促日方立即無條件釋放中國船長。新華社

卓 偉

 中日因為釣魚島撞船事件引起的外交風波仍未有緩和跡象,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紐約接受英國傳媒訪問時說,只要中日雙方能冷靜處理,事件引發的緊張局勢很快會緩和。不過,中日雙方要冷靜處理事件,關鍵是要在互相尊重、平等的前提下進行,但日本至今仍然非法扣留中國漁船船長、繼續派軍艦在釣魚島海域阻撓中國漁政船護漁執法,公然侵犯中國主權,氣焰專橫囂張,試問中方如何冷靜?日本政府如果不希望損害中日的合作關係,必須展現善意,立即釋放船長,否則所謂冷靜處理不過是日本轉移視線推卸責任的伎倆而已,中國勢必會採取進一步行動捍衛主權。

 溫家寶總理日前在紐約嚴正表示,釣魚島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日方最近在釣魚島海域抓扣中國漁民和漁船,至今不釋放中方船長,這是完全非法的、無理的,已激起海內外全體中國人的憤怒。中方多次嚴正交涉,日方置若罔聞,中國政府不得不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溫總嚴厲的措辭顯示中方對保護國人的安全、保衛領土主權的決心是堅定不移,中方的強硬舉動令日方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為此,日本首相菅直人才呼籲雙方要冷靜處理,以免令事件升級。不過菅直人的說話是真心或假意卻令人質疑。

日方處心積慮 中方強硬還擊

 首先,這次釣魚島撞船事件顯然是日方處心積慮的行動。過去中國漁船到釣魚島海域捕魚,日本雖然會作出驅趕,但從來不會作出檢控。但這次日本軍艦卻是主動包圍、衝擊中國漁船,並以所謂國內司法程序無理拘捕中國船員,嚴重違反了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關於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的原則和精神。日本此舉的目的就是要製造出日本在釣魚島執法的假象,令日方侵犯釣魚島的行為變得法理化。同時,日本故意挑起釣魚島爭端,也是配合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轉移而來,如果沒有美國這個靠山,日本政府不可能突然高調拿釣魚島說事。由此可見,這次釣魚島爭端是一起有部署有預謀的行動,一方面為加強日本對釣魚島的控制,另方面配合美國壓抑中國的策略。中國政府亦知道日方的圖謀,所以一直強硬還擊,從經貿、能源等不同方面反制日本,還以顏色。

 現在始作俑者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卻突然化身「和事老」呼籲雙方冷靜,並指中日將持續保持良好關係,強調從大局出發加強戰略互惠關係,是雙方的基本共識。這不過是賊喊捉賊的伎倆,意圖將日方挑起事端,非法拘捕中國人民的行為淡化,將日本公然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輕輕帶過。如果日本是重視中日的關係,視中國為友好鄰居,又怎會屢屢在釣魚島製造爭議,觸碰中國主權的紅線,這樣是哪門子的睦鄰友好政策?更可笑的是日本在挑起火頭之後,眼見中方反應強硬,隨時令日本吃不了兜著走時,菅直人又假裝希望息事寧人。能夠化干戈為玉帛自然對中日都有利,但日本必須拿出誠意,最基本的也要釋放漁船船長與家人團聚,如果連這樣都不肯,還談什麼冷靜。

玩弄欺騙把戲沒有出路

 必須提防的是,日本故意將事件降溫,並非真心解決事件,而是要轉移國際間視線,將事件責任推卸,誤導國際輿論。正如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所指:「日方只有立即糾正錯誤,無條件放還中方船長,才能避免兩國關係受到進一步傷害。玩弄欺騙世人和國際輿論的把戲是沒有出路的。」姜瑜的說話擊中了要害,過去日本最喜歡玩弄這種欺騙世人和國際輿論的把戲。遠的在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前夕,日軍為麻痺美國,特別派了一個「親善使團」到了華盛頓會見羅斯福總統,絕口不談開戰事宜,反而是好話說盡。直至日軍偷襲珍珠港成功後,日本特使來棲和野村大使才到美國國務院遞交了戰事備忘錄。對於日軍無恥的舉動,美國國務卿赫爾忍不住破口大罵:「在我50年的公職生活中,從未見過這樣厚顏無恥、充滿虛偽與狡辯的文件。」羅斯福總統及後更發表著名的「國恥演說」痛斥:「日本這次沒有正式宣戰,卑鄙的攻擊會永遠承擔不名譽的罪名……」可見日本玩弄陰謀把戲向有前科。

真心解決事件 首要釋放船長

 如果二戰確實太遠,那近年日本政界口裡說要改善中日關係,但卻不時做出損害中國的舉動,屢次到靖國神社「拜鬼」等,都顯示出日本在漂亮外交辭令的背後,卻是虛偽狡詐,毫無信用。當下,日本首相菅直人又再玩弄外交辭令,要中方放鬆對日本施壓。我們必須緊記歷史的教訓,與日本打交道觀其行比聽其言重要,如果日本要重視與中國的關係,不要只是空口說白話,更重要的是糾正錯誤,一是立即釋放船長;二是承諾不會再在釣魚島挑起爭端,如果日方不拿出誠意來解決事件,一切的說辭放話根本沒有意義。同時,日本也應緊記歷史的教訓,就如當年成功偷襲珍珠港後如何意氣風發,最終還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小泉時代不斷以參拜靖國神社滿足右翼分子的脾胃,但事後在企業界強大壓力之下,小泉也不得不退讓。前車之鑑歷歷在目,日本政府應該作出明智的抉擇,以免自食其果。

相關新聞
大龍鳳騷:借協調爭拗「挑機」「阿哥」反擊陶君行 (2010-09-24)
廿四味:為「公投」塗脂抹粉 學者操守何在? (2010-09-24)
把脈香港:胡總為什麼要見李嘉誠? (2010-09-24)
日本拒不放人 中方如何冷靜?! (2010-09-24) (圖)
民主黨的最大敵人是自己 (2010-09-24)
鳴記於心:軟實力出招 要提升硬功夫 (2010-09-24)
爭超級議席掌話語權 (2010-09-24)
新加坡旅遊業發展積極進取 (2010-09-24)
推進和平發展 促進和平統一 實現民族復興 (2010-09-23) (圖)
促統大會空前成功 (2010-09-23)
頂天立地:民族尊嚴高於一切 (2010-09-23)
民筆聊生:沒有實業 哪有前景 (2010-09-23)
團結一致是選舉致勝之道 (2010-09-23)
檢討公屋面積編配標準 (2010-09-23)
來論:致力經濟民生 策謀發展規劃 (2010-09-22)
廿四味:《蘋果日報》仇商的兩大原因 (2010-09-22)
把脈香港:民主黨搞激進 社民連鬥搶位 (2010-09-22)
西方走廊:希拉里誤判局勢成「千夫指」 (2010-09-22)
漫漫西九路 切莫再蹉跎 (2010-09-22)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是關鍵 (2010-09-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