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現今都市人普遍吃得太好,跟朋友聚會也多是上館子,「加隉v這名詞已很少聽見。小時候住屋h,如果有親戚在晚飯時間來訪,總會留人吃飯,就要「加隉v,即是添菜,通常是媽媽給我們五塊錢,快快到樓下的燒臘舖「斬料」,斬一包又香又熱的叉燒,如果客人是好兩杯的,爸爸就會拿出孖蒸款客。由於其他的燒臘都比較貴,所以我們只會買叉燒或燒肉,很少買白斬雞這些名貴的。
有時連五塊錢都拿不出來,便要搞搞新意思,例如去豆腐舖買熱豆腐花加隉A用個大湯碗盛著,回來加點熟油老抽,就是夏天的開胃菜。如果豆腐花也嫌貴,便拿幾毛錢去豆腐舖買幾磚腐乳,或者一大磚紅色的南乳,回去放在飯面蒸一蒸,加點熟油和沙糖,就可以佐飯。客人都是同一個階層的人,大家環境怎樣都很清楚,明白「加隉v是庶民生活的一點心意和禮節,也是平淡中的樂趣,所以從沒有嫌棄之心,東西很粗但吃得高興。
有時媽媽真的不想花錢添菜了,便開罐頭待客,不過這是可免則免的,因為罐頭其實不便宜,而且是留著待颳大颱風、沒菜賣的時候吃的。
現在的電視劇,有時會說到留人吃飯或暫住,男主人總會好客地說,多個人多雙筷子而已,不要客氣。寫劇本的人看來是不知民間疾苦,不知道男主人這樣說,在廚房的女主人就十分煩惱,因為以前下米煮飯的份量是非常準確的,多少人吃飯就下多少米,務求剛好吃光,一粒不浪費。所以我們那年代,不回家吃晚飯是件大事,必須事先通知,別讓媽媽煮多了米。
如果突然有客人來,要多添雙筷,菜可以馬上加,但飯就來不及煮了。為了務必使客人夠飯吃,媽媽會在廚房小聲叫哥哥或者姐姐不要添飯,待客人添過飯,煲底如果還有剩,才讓我們添,或等客人走後刮飯焦泡熱茶吃。媽媽作為掌廚的,一生最大的恐懼是米缸沒米,和不夠飯讓客人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