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羅慶鴻
近年重建、保育問題都搞到滿城風雨,但討論爭吵過去,香港社會是不是有所「長進」,會不會從天星、皇后、灣仔街市、西九、觀塘、景賢里等事件汲取到教訓?這很難說,因為每次政府要進行重建或保育時,還是一樣引起大大小小的爭議,這究竟是政策出了問題,還是其他原因?為甚麼問題發生過後,仍然會有另一個問題呢?
知不知道自己錯或對
資深建築師羅慶鴻(Louis)最近推出了一本新書《政經建築觀—香港都市發展實例反思》,他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的層次出發,透過社會實例反思現今都市發展存在的問題,以避免日後政策失當。
「甚麼是建築,甚麼是建築師,是不是去起樓?」「甚麼是歷史建築?有歷史的建築物?是甚麼樣的歷史?是不是真的?」城市發展「好像」是每個人都關注的事,但羅慶鴻跟筆者說,如果我們不打好「基礎」,也就是從最根本上撥亂反正,我們就會走錯方向,也不能正確及理性地思考香港城市發展的問題。羅慶鴻曾擔任香港建築師學會文物及保育委員會副主席、發展局活化灣仔舊區委員會委員等,對城規、重建、保育等問題有多年的經驗。
其實就像羅慶鴻所說,有關重建、保育的問題很多,而且涉及很多層面,筆者訪問他也不過是觸及「邊皮」罷了,如果大家有看過他的新書,便會知道為何筆者會這麼「煩」—羅慶鴻用了紅灣半島、公屋、西九、觀塘、荷李活道警察宿舍、天星、藍屋等實例,去拆解出城市發展背後種種既基本,但大家又未必清楚的概念,包括建築文化、資源分配、城市設計、歷史保育、政府管活等。
從最基本入手
「討論市區重建,先要明白何為市區,但說到底也是人的問題,因為市區是人際關係的institutional(體制)組合,從一個制度上建構出來,之後培育出認同感、歸屬感等,但你要重建,就是拆散這種制度組合,以及社會網絡關係。」
「要成為理想城市,就必須要令人安居樂業,也就是人們要住得起,生活得起,這是最基本的。但香港的情況太功利主義了,只會講市場的成本效益,不會顧及社會效益,所以問題就會出現。」
「政府的問題是只講行之有效,但要解決城市發展的問題,就是要從根本著手,除了要搞清楚種種理念問題之外,也要從制度上入手,即是讓公眾參與。」
大家可能對以上問題有不同的意見,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何有這種想法,背後有何理據,自己的認知有沒有出錯等,這也是筆者跟羅慶鴻訪問及看過他的書後的意見。若然大家不知香港社會發展的歷史、政府、經濟、文化因素,其實是不知道你自己反對重建、支持保育是不是真的正確無誤,尤其聽了羅慶鴻的一番說話,筆者回去就再思考了灣仔街市、景賢里等「歷史建築物」。
不過,筆者反而想推介大家看看書中的六個對話,以及文中的釋義部分,前者的幽默,令人反思,後者對一般讀者認識建築甚有幫助。
城市發展,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