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磊
國內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動口不動手」。以君子自居的,好像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們,赳赳武夫恐怕是不屑於此的。面對別人的挑釁,有時候拳頭確實比嘴巴更有說服力。——所以,很多文人,往往也選擇用拳頭證明自己的實力和正確。
大師章太炎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傢伙。有一次,他在《楚學報》上寫了一篇《排滿論》。時值滿清末年,這樣的文字,自然是要遭遇權力報復的。面對這種情況,張之洞唯恐被章連累,趕緊命令自己的幕僚梁鼎芬(就是辛亥革命後被剪了辮子哭著要尋死的那位)將章太炎驅逐出報館。梁素來討厭章太炎這個人,尤其不能接受他的政治觀點。所以,趁著張之洞發話的機會,就讓人用抬轎子的木槓子痛打章的屁股。
後來,無論誰與太炎先生辯論,在辭窮的時候,乾脆就說「叫梁鼎芬來」,章馬上就會閉口微笑不再說話。
與梁鼎芬相類似的,國內學界近期也出了一件熱鬧的事情。這件事情源於方舟子的打假。方舟子對醫生肖傳國的「肖氏反射弧」提出質疑,要「打假」。結果導致雙方產生多年的積怨。後來,肖找人把方舟子痛打了一頓。——這件事,和梁鼎芬痛打章太炎彷彿是一回事。只是,一方是借了張之洞轎夫的木槓子,另外一方花錢找別人下手罷了。
1962年,學者錢鍾書和妻子楊絳以及女兒錢瑗一家搬至北京東城干面胡同附近的中國科學院宿舍居住。這是一套大房子,錢一家人在此居住,每人一大間書房,其樂融融。但是,四年之後,即「文革」開始之後,錢鍾書一家人被打倒,後來被驅逐到外地進行勞動改造。到了1969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組織「革命群眾」住進「資產階級權威」的家裡去,錢氏夫婦房子也被分掉一半。這種事情,在當時被稱之為「摻沙子」。所謂「沙子」,就是政治上「靠得住」的人們。至於「摻沙子」,自然帶有讓「革命群眾」監視「資產階級權威」居住的意思。
來到錢鍾書家裡居住的,是林非先生夫婦。林以及其夫人,也都是作家。錢家與林家原本比較和睦,但,同住在一個屋子裡,即使是涵養再好,也難免磕磕碰碰。終於有一天,導火索被點燃了。
據楊絳女士回憶說,1973年的一天,錢家僱人幫忙洗衣服。正準備開始的時候,林非先生的夫人也要求洗衣工為他們幹同樣的活兒。並且,要求對方先為自己家洗。對此,錢的女兒不同意。於是,雙方動起了手腳。
對於楊絳女士的回憶,林家的人也有自己的說法。不過,在某種意義上講,這種細節上的爭執其實毫無意義。——這件事情的結局是,楊絳張口咬破了「女沙子」的手,林非夫人抓了楊絳的臉。至於德高望重的大學者錢鍾書先生,則拎起了一個什麼東西(好像是木棍),狠狠打在了「男沙子」林非的身上。然後,錢和楊鑽進屋子裡,鎖上門自衛,一直到居委會的人來處理為止。
文人,在大家的印象裡好像總是斯斯文文的。而身為柔弱女子的楊絳張口咬人這件事情,也確實讓人感覺意外。作為旁觀者,若論個人感受,我想,「摻沙子」應該是罪魁禍首。
前蘇聯時期,曾經建築了很多筒子樓給知識分子們居住。具體的做法是,讓教授和專家們幾家人共用一個廁所和廚房。——人類就像刺蝟,刺蝟是不能擁抱和親近的,否則就會被對方扎得渾身是血。人類的生活大抵也是如此,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和習慣,太有個性的人群居在一起,矛盾就會越來越多。所以,後來有人說,當年金髮碧眼、一向清高的教授和學者們,在公共廚房裡往往會採取以下做法報復他們的鄰居:他們會趁鄰居不注意,掀開對方的水壺蓋,然後飛快地往裡面吐口水……
前蘇聯的這種「管理」模式,和當年的「摻沙子」其實是一回事。人有人性,尊重人性就要給他們一定獨立的生活空間。所以,為了避免知識分子和管理者作對,徹底消滅他們的團結之心和良知,只要在他們中間劃分出三六九等,然後不斷擠壓和消滅他們獨立的空間就是了。
這一招,不可謂不毒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