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安保人員站好最後一班崗。 香港文匯報上海傳真
據中新社香港31日電 昨天(10月31日),上海將卸下世博會精緻的妝容,在萬眾矚目的世博舞台優雅謝幕,轉身走向「後世博」時代。有分析指,香港和上海在「後世博」競爭的高速路中,既無空檔,更不會有倒檔。
借「世博東風」,上海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地下蜿蜒縱橫的地鐵、規模空前的虹橋樞紐工程,使得上海的硬件建設錦上添花。
世博盈利仍留懸念
早在世博開幕之前,就有預測稱: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上海GDP增長的拉動約為5%,對長三角地區投資的拉動將超過50%。而在世博日程過半之際,便已有媒體迫不及待地預測,如無意外,本屆世博會將以盈利告終。唯一的懸念在於,上海世博會能否打破大阪世博會155億日圓(約港幣15億)的盈利紀錄。
與上海的神采煥發相比,香港則在發展的路途上有著重重擔心:有人擔心香港不再獨特,亦有人擔心內地城市高速發展帶來新的競爭,香港會被邊緣化。更有人擔心,如虎添翼的上海會讓香港黯然失色,並在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版圖中成為最終的勝者。
「後世博」時代,滬港的較量會否在此消彼長中失去平衡,答案似乎莫衷一是。有說法認為,世博注定會成為滬港競爭的「逆轉劑」,但亦有人認為,上海的勝利並非已經寫在牆上。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鄭毓盛受訪時說,「後世博」時代,滬港絕非「一攻一守」,而是「雙方都在攻」。
學者稱滬港「都在攻」
正如香港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所言,仍可「搶攻」的香港可繼續扮演國家的體制外金融中心角色,一方面可作為國家金融改革的試驗區;另一方面,可作為內地企業的國際融資平台和內地的財富管理基地。
迪士尼、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在中國城市的版圖上,滬港這兩個明星城市的競爭交集正越來越多,而「後世博」的競爭行情如何演繹,答案其實由兩城聯手書寫。
事實上,對於這兩個城市而言,至為重要的一點是,不應只看對方是否落後,而是應深植「不進則退」的「焦慮感」,畢竟,在「後世博」競爭的高速路中,不會有可以蹉跎的空檔,更不會有可以重頭再來的R(倒車)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