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蔡小姐表示,在菜園村感到約1至2秒的震動,有如重型車輛在身邊經過。 香港文匯報 記者羅敬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啟源、袁柏恩)香港天文台昨午2時42分,錄得后海灣發生黎克特制2.8級地震,地震強度屬於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4度,並發生最少1次餘震,震央距離香港僅35公里。流浮山居民稱,地震期間感覺搖晃,誤以為是駐港部隊於附近操炮所致;亦有市民發現門窗吱吱作響,屋內物品搖晃。天文台表示,昨接獲逾100宗市民感震動報告,主要位於新界北,是次地震香港感受到的強度猶如大貨車經過,不會造成財物損失或人命傷亡。
天文台接100宗市民報告
天文台科學主任胡宏俊表示,昨午發生的黎克特制2.8級地震,天文台接獲逾100宗市民感震動報告,主要位於屯門、元朗、上水及大埔區。今次地震強度屬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4度,強度如大貨車經過出現輕微震動,門窗可能會吱吱作響,地震烈度達到第7度以上才會對建築物造成損害。他又指出,本港平均每年會出現2次有感地震,地震烈度亦屬輕微,並無增加趨勢。
震動僅2秒 屋內物搖晃
本港多區昨日均有居民感受到震動。本港最接近震央的流浮山,有居民表示,察覺屋頂曾出現震動,「還以為是駐港部隊在附近操炮」。石崗菜園村居民葉先生亦表示,地震期間感到屋內曾震動1至2秒,屋內物品亦好像有輕微搖晃。
根據香港天文台紀錄,自1979年起,共錄得56次市民有感地震,平均每年近2宗。震央地點位於香港境內的地震有6次,其中5次位於大嶼山東部海域,1次則位於米埔。天文台最近一次錄得市民有感地震是今年3月4日,當時台灣正發生黎克特制6.4級地震。至於本港錄得最強烈的有感地震發生於1918年,當時汕頭發生黎克特制6級地震,本港部分建築物亦出現輕微損毀。
遠離地震帶 料無大災難
香港位處歐亞板塊之上,並非處於板塊邊緣,最接近香港的活躍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貫穿日本、台灣及菲律賓,距離香港最少達600公里。至於深圳的3條地震斷裂帶中,其實有1條伸延到香港,不過天文台認為是正常自然現象,強調香港發生大地震的機會很微。兼任香港天文台顧問的前廣東省地震局局長丁原章,曾於2004年發表香港地震風險研究,指新界西北和青衣西南的北西向斷裂帶,有發生4級地震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