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卡
猶太媽媽沙拉的教子之道最近熱爆中國。書店將她寫的書放置最顯眼地方;電視節目訪問她,觀眾爭先恐後提問題。
沙拉長子二十四歲已成富豪,買了豪宅送她;另外兩子女同樣具備發達潛質,準備送車送鑽石。沙拉揚起眉毛斜視觀眾、以挑戰者的口吻說,「你的子女做得到嗎?」
沙拉出生上海,離婚後帶同三子女去以色列。她認為中國人過分溺愛子女,最終子女「啃老」為生;猶太人則注重教育子女的生存能力(賺錢)。她舉例,長子一到以色列即「中招」,用一百五十元向同學買了一部單車;而同學是用一百元買回來轉售。
沙拉強調,要狠心地將子女早早推出社會搏殺。「籠中鳥要餵養,出籠鳥才會覓食。」她說。
沙拉的怪論,我不認同。相反地,最近讀到前美國黑人女國務卿賴斯的一篇訪問,對她的成長過程深受感動。
賴斯出生於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的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她連去快餐店吃漢堡包也遭禁止。三歲起父母在家教識認字,七歲上學時已跳升兩班。
賴斯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八歲時有權決定家裡的牆紙顏色和旅行地點,父母甚至讓出主人套房給她住。賴斯喜歡溜冰,父親每早四點半摸黑送她去溜冰場上課;她喜歡彈鋼琴,父親買了一座巨琴,強行塞進租住的小小單位內。
賴斯被委任為國家安全顧問時,母親已逝,父親病重。她將委任消息告訴父親,他落淚。「我不知道他是高興,還是因為我要搬去華盛頓而傷心。」賴斯憶述。
如屬後者,賴斯的父親顯然不希望女兒是「出籠鳥」。
賴斯公務纏身,無法在父親臨終前再探病,她終生遺憾。「不過,他的死亡卻讓我無後顧之憂。他永遠都要令我夢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