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生命之樹」以「循環及重生」為主題,以表達器官捐贈者、受贈者及其家人對器官捐贈過程的感覺;本身用上鳳凰木則寓意鳳凰重生。香港文匯報記者聶曉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香港去年錄得破紀錄的141宗屍體器官移植個案,今年截至本月15日,則有130宗,但每年卻有約1,800個病人輪候器官移植,器官捐贈仍是「供不應求」。為進一步推廣器官捐贈的觀念,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生命之樹」及香港移植學會「毋忘我.頌新生」網上紀念公園昨日啟動,表揚器官捐贈者的無私情操,鼓勵市民死後遺愛人間。
昨日出席啟動儀式的醫管局主席胡定旭表示,全球每年每100名在器官捐贈輪候名冊上的病人,便有9人最終未及移植已逝世。香港移植學會會長李錦滔指出,海關督察許細文捐肝救同袍事件後,器官移植個案雖然略升,但仍有大批頻臨生死邊緣的病人等候合適器官。
婆婆捐兒器官救多個家庭
「全屍」觀念在華人社會根深蒂固,但年屆77歲的陳婆婆卻有不同看法。陳婆婆的兒子梁啟雄,6年前在內地駕電單車時遇劫,不幸釀成交通意外,其後送往香港的醫院搶救,但終告不治。接到愛兒救不活的噩耗後,陳婆婆卻能即時放下傷痛,委託醫生即時通知器官捐贈部門,將兒子的所有器官,包括皮膚及骨等全數捐出。
她說:「(兒子)離世已是鐵一般的事實,他生前樂於助人,雖然沒有提及死後器官捐贈,但我相信他的想法與我一樣,我希望替他做最後一件事,救活其他人。」最終,梁啟雄的心、肝、肺、腎及眼角膜均適合捐贈,拯救了多個家庭;其腦袋更被捐出用作醫學研究。
輪候兩年幸獲肝保命
現年48歲的司徒先生,因肝硬化輪候器官移植兩年,期間經常神志不清,需多次進出醫院。今年中,更獲醫生告知,若兩星期內未能接受移植,則有性命危險,尚幸終輪候到合適器官,現在已重獲新生。他說:「我要多謝捐贈者的家人,令我可以重生,實在是無言感激。」
威爾斯醫院的「生命之樹」是一棵鳳凰木,寓意「循環及重生」;「生命之樹」旁邊則豎立一個名為「盛放」的雕塑,寓意接受器官移植後的生命燦爛而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