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常務委員盧鼎儒指,適用於醫治感冒的藥材升幅最明顯。香港文匯報記者邱婷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邱婷) 內地客來港掃中藥材也是價格飆升的原因之一,本港田七零售價今年曾從每斤200元上升至800元,最近才回落至約400元至500元;7月以來山東青島蟲草價格每斤暴漲約2萬元人民幣,中藥店的蟲草售價最高曾賣到每克680元人民幣,業界人士稱貴過2克千足金。香港中藥聯商會理事長江俊鴻認為,內地消費者生活水平提高,對健康認識越來越深,帶動中藥需求量增加,惟價格跳升的很大原因還在於游資的炒賣。
通脹升溫加人為囤積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常務委員盧鼎儒同樣認為,至少一半影響價格的因素可歸咎於人為囤積及買斷。他說,以往每年出於正常通脹因素,如運輸、包裝費用增加令中藥價格以溫和的速度上升。儘管期內有些因原料收成較少、需要複雜炮製的藥物,例如阿膠每盒從130元上升至200元,幅度亦算合理。惟今年以來,更多藥材無止境地升價的情況很反常。
藥材幾乎日日「海鮮價」,苦了零售商。盧鼎儒舉例,自己的診所需購入浙貝母,原本每両5元,常用於代替價格已飆升至每両130元的川貝,但上周去入貨時發現浙貝母已升價至每両逾6元,成本突增。
冀內地出手抑壓炒風
盧鼎儒指,中藥店能夠做的就是盡量有充足存貨,而註冊中醫學會亦有定時開會交流以探討應對方法,例如用何種藥物代替價格升幅過大的藥物。他認為,藥材價格在當前炒風下仍會一路看升,呼籲內地有關部門盡快出台措施壓抑炒賣中藥材。
不過,亦有業內人士分析,隨著中藥材價格上升,或會促使更多農民種植,帶動供應量提升,藥材價格有望在明年下半年趨於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