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深讀見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28]     我要評論

 ■青 絲

 各人閱讀,目的性不一樣,有人是為了打發時光,有人是為了消遣世慮,有人是為了獲取知識,閱讀方式也自不同。若是為了消閒,把閱讀作為生活的一種調節,自然可以隨心所欲,遊戲其中;但若是為了求知,方式就大不一樣。誠如周作人所說,知識總是帶有點苦味的。為獲知而讀,既要下足了苦功夫,也還要講究一點讀書的方式。手不釋卷固然可喜,但效果未必見佳,只有熟記精思,深切體會書中涵意,仔細求索,方為得法。

 宋人許顗的《彥周詩話》曰:「古人文章,不可輕易,反覆熟讀,加意思索,庶可其見之。東坡在海外,方盛稱柳柳州詩。後嘗有人得罪過海,見黎子雲秀才,說海外絕無書。適渠家有柳文,東坡日夕玩味。嗟乎,雖東坡觀書,亦須著意研窮,方見用心處耶!」意思是說,對待文章切莫輕忽怠慢,須熟讀成誦的同時,玩心其間,仔細咂摸滋味,專一思索,如此才有可能正確了解文章的含義。蘇軾當年被謫海南,正值柳宗元的詩文廣受文人追捧,蘇軾在黎子雲家裡看到柳宗元的文集,逐段仔細玩味,頓覺意趣叢生,所以不論早晚坐臥,都在捧著柳集而讀。縱然像蘇軾這樣高才卓識的人,也須狠下功夫精審窮究,才能正確理解古人文章中的意旨。

 許顗之意,就是肯定深讀精思的重要性。

 讀書之重,在於理解書中的義理,而非只了解概貌,所以不僅要「手勤」,還要「眼到」。蘇軾的《送安惇落第》詩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提倡書要不厭其煩地多讀熟讀,務求融會貫通。並且,蘇軾還鼓勵讀書要有既定的目標,要向專門的方向發展。他在《又答王庠書》中云:「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認為人生有涯,精力有限,如果貪多務得,就容易嚼不爛,所以讀書人要有一個大方向,應當精於選擇。認真地把一兩部書讀好,比讀書千百本、卻無法消化運用要強得多。

 南宋人陳善的《捫虱新語》,也詮釋了和同樣的道理:「今人誰不讀書,日將誦數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讀旋忘,是雖一歲未嘗得百二十字也,況一日乎?予少時實有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虛,方知陳賢良為得法雲。」點出了一個讀書人常犯的毛病——書非根據現實需要而讀,總是不切實際地想要讀盡天下之書。實際上,不加選擇地泛讀,讀過就忘,或者沒有真正理解書中的意旨,無法化為己用,既費了功夫,又沒有多大的用處。所以陳善認為「讀書惟在記牢,則日見進益」,指出讀書的關鍵在於質,而不是在於量。選准一兩種必要的書進行深讀,貫通明曉其中的義理,就可以獲益。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兩位皇帝對覲見禮儀的處理 (圖)
生活點滴:聽歌曲《狼愛上了羊》 (圖)
古典瞬間:為智叟平反
豆棚閒話:北宋「元旦」放假七天
亦有可聞:深讀見益
百家廊:坊茨,歷史的承載與訴說
琴台客聚:舊上海歡場如夢 (圖)
翠袖乾坤:氣節
海闊天空:風雲可測 人心叵測
生活語絲:巴塞羅那禁鬥牛
思旋天地:香港吹起海南風
詩幻留形:百年以後當思我
宮崎駿借小矮人觸動心靈 (圖)
編輯導賞 (圖)
影片資料 (圖)
「吉卜力工作室」簡介
銀幕短打:後分手效應 (圖)
視事追擊:活死人狙擊金球獎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