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貞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語文及翻譯學部高級導師
朋友知道我在中文大學修讀MA in Gender Studies(「性別研究」文學碩士課程),都忍不住問「甚麼是性別研究?」,「男生女生有甚麼好研究的?」等等。其中一個朋友前半生在香港打滾,過去10年在美國教書,最近發了電郵給我:「I can now assume that you're a feminist(女性主義者). Welcome to the club! And you should be a fan of TV dramas like ‘Sex & the City'(《色慾都市》), right? Tell me I am wrong.」於是,我如實回覆:「Sure, I have to agree to what you said: you ARE wrong!」我這個老朋友學貫中西,自認是feminist,但為甚麼仍會對「性別研究」和「女性主義」有如斯見解?
三波女性主義力增平等
女性主義者會否欣賞Sex and the City呢?那就要看是哪一波和哪個學派的女性主義者了。第一波的女性主義(the first wave of feminism)發生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英國和美國。婦女那時候追求的是投票權(women's suffrage)和公民權(civil rights)。第二波(the second wave)女性主義運動則是流行於60到70年代末,婦女這時候進一步追求二性之間各方面的平等,尤其是工作上和家庭中的平等地位(equality in jobs and families)。第三波(the third wave)女性主義運動則是在80年代興起,受法國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後殖民地主義(post-colonialism)等等影響,能夠兼容並包兩性之間的各種矛盾和衝突(embraces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卻專門挑戰那些對性別有關的約定俗成看法和定義,主張重新為性別下定義,並積極為弱勢社群和動物爭取平等,亦致力推行環保。
身材美貌是天賦女權?
有趣的是,與第三波差不多同時間發展的,還有「後女性主義」(post-feminism),部分後女性主義者認為女性的特質(如美貌和身材)如果運用得宜,不單不是出賣色相,而是對於女性的empowerment(賦權)。這非常有趣,我們可以想想,該以何種角度來解構the phenomenon of teen modals(o靚模現象)呢?到底這些美少女的行為是empowerment?還是pornography(色情)?
說回Sex and the City,這是美國HBO有線電視網播放的comic drama(喜劇)。1998年6月首播,至2004年2月結束,共94集。自播放以來,這部影集深受歡迎,且獲得多個艾美獎和金球獎的獎項。劇中四位女主角都是專業人士,不用為生計憂慮。她們的言行舉止滲透出大量「後女性主義」的世界觀,強調desire(慾望)、pleasure(愉悅)和subjectivity(自主權),甚至凌駕一切之上。不過,劇中最大的敗筆是這四個新時代的女性骨子裡對婚姻和愛情的憧憬,其實都蠻受「父權主義」(patriarchalism)和傳統看法影響,和許多其他女性沒有很大的分別。因此,許多女性主義者都批評眾女主角膚淺、物質主義和白人主義過了頭,而生活方式亦太不環保。
擺脫歧視追求兩性兼容
我確實是一個feminist,認同自然界中的人類和萬物彼此之間有著個別差異,不應以性別歧視或人本主義的觀點來剝奪人、動物和大自然的生存權利。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大部分實踐女性主義的人雖然都embrac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卻並不嚮往Sex and the City裡的華麗世界,亦不貪圖因慾望名利而來的片刻愉悅。女性主義者到底追求些甚麼呢?或許,就是昂山素姬所說的那種公平的社會:「In societies where men are truly confident of their own worth,women are not merely tolerated but valued.(當男人對自己的存在價值有十足信心時,這個社會中的女性就會受到重視,不需要再忍受種種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