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智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觀點:表外信貸成炸彈 中資銀行礙宏調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根據惠譽國際評級去年12月發表的報告估算,內地銀行業的表外信貸超過3萬億人民幣。分析估計,這些貸款產生的問題很可能在今年至2013年期間陸續浮現。路透社

康宏証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

 經濟增長穩步前行,但通脹隨之迫近,雖然中央政府聲明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從去年開始國務院正逐步引導貨幣條件從反危機狀態向常態水平回歸,意味著市場貨幣供應增長的速度將會大幅減慢,從人民銀行2010年第四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可見,去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了19.7%,比09年同期的增速低8個百分點,而慣常反映實體經濟融資總量的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上升了19.9%,增速大幅下降了11.8個百分點。

 從人民銀行這些數字可見,內地的貨幣供應量增速大幅下降,意味著可用的新增資金及流動性縮小,不過,這未必真正反映了內地的融資總量增長,理由是,雖然中央下令調低貸款新增總量的預期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以限制信貸發放,但商業銀行使用表外信貸便可輕易避過這些關口,在基準利率仍然低企下,把握任何息差收益。

 根據惠譽國際評級去年12月發表的報告估算,內地銀行業的表外信貸超過3萬億人民幣。主要的方式之一是,信貸機構利用信託公司,以類似證券化的形式把銀行貸款產品打包成投資產品,方便銀行避過了存款準備金率和貸款配額的限制。這種融資方式明顯地反映到內地房產業,隨著中央要求收緊銀行對房地產市場的貸款,截至去年第3季度,信託公司和地產市場總共發放了3,200億元貸款,是人民銀行公佈數據的1.72萬億正式貸款的18.6%。

 人民銀行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於今年2月19日便撰文表示了新增人民幣貸款不能完全反映社會融資總量的觀點。據他統計,2010年新增人民幣貸款以外融資金額高達6.33萬億元,為同期新增人民幣貸款的79.7%,而金融機構表外業務總計亦高逾3.8萬億元,與惠譽估計的數字相若。

 去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額為2008年的2倍,經過連續兩年大幅放寬貨幣市場,在極低成本的情形下,不能否認一大部分的貸款栽進了信譽和回報率較低的項目,當中以表外貸款尤甚,因為非正式貸款渠道多以協商形式達成,很容易便能規避審查。這些問題將很可能在今年至2013年期間陸續浮現。

 以地方債務為例,數據顯示,大多數地方債是中長期貸款,約54%的貸款期限在5年以上,2011年至2013年間有大量地方債將進入還款期,估算今年的地方債總額會增加至12.5萬億人民幣。但是,地方政府的項目大多承認了極低的回報率和極長的回本期,而且,地方政府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賴賣地收入,隨著中央要求限制對房地產市場的貸款額和意圖打壓內地樓市,地方政府收入將會大幅下降,大幅增加了地方債變成不良貸款的機會。

 綜觀整個內地信貸市場的情況,以現時信貸流放量之高,不難令人聯想到央行在一眾呼聲下,仍不願意提高基準利率控制貨幣市場的原因是,高息情況會直接增加融資成本,在難以確定有多少「潛在不良貸款」的情況下,加息等於放大了不良貸款大幅增加的機會,中央近年積極拓展地方債券的發行,除了是為進行體制改革外,很可能是為了應對內地銀行業面對的危機。情況有點類似十多年前,內地金融體系在經歷一輪信貸寬鬆後,造成了其後大量的資不抵債情況。

 比較一下建設銀行和美國銀行的估值:現時建行的市值約為2,225億美元,大幅高於美銀約1,400億美元,但兩者去年的淨利息收入則分別為27.4億美元及51.5億美元,而存款總額則為1.03萬億美元及1.01萬億美元;以存款總額作為銀行的生意規模來看,建行和美銀大致相若,但建銀的市值卻超出6成,明顯是反映市場對中國商業銀行的盈利增長預期,若內地不良貸款總額開始增加,和利息向上,銀行業成本上升,中期或對中國銀行業的估值產生負面影響。

相關新聞
百家觀點:表外信貸成炸彈 中資銀行礙宏調 (2011-03-04) (圖)
中東不穩 油價互動成焦點 (2011-03-04)
新財案扭轉市民「供應不足」看法 (2011-03-04)
遠水難救近火 樓價易上難落 (2011-03-04)
亞新興經濟體易受高油價衝擊 (2011-03-04)
國策支持 航空工業添動力 (2011-03-04) (圖)
聯合BLOG:避免經濟大起落需大智慧 (2011-03-01)
中國緊縮政策觀察期即將到來 (2011-03-01)
開發商的社會責任:不能推動地產泡沫形成 (2011-03-01) (圖)
市場重新關注復甦進度 (2011-03-01)
百家觀點:從預算案尋找房地產商機 (2011-03-01) (圖)
百家觀點:地緣危機持續 小心復甦受累 (2011-02-25) (圖)
香港樓市未屆「爆煲」時 (2011-02-25)
商品價格上漲 外資礦企有價 (2011-02-25)
中國互聯網新貴面臨著老問題 (2011-02-25)
資金鏈緊絀民企營運困難 (2011-02-25)
內需消費題材仍為長線佳選 (2011-02-25)
百家觀點:外匯基金與香港的貨幣和金融穩定 (2011-02-18) (圖)
市場漸接受國家貨幣政策轉向 (2011-02-18) (圖)
資金未有流出新興市場 (2011-02-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智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