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外匯市場分析師Neal Kimberley
全球化可能帶來這樣一個始料未及的後果:亞洲新興市場比發達市場更易受到油價持續高企的衝擊。1973和1979年原油供應吃緊時,發達經濟體可以說受到多得不相稱的打擊,因為這些國家那時有大量需要使用原油的製造企業。
有些人指出,發達市場可能再次比新興經濟體受到更大的衝擊,卻沒有人認為這些發達國家目前的經濟狀況很理想。但2011年,形勢變得截然不同。目前很大程度上,發達經濟體需要的消費者耐用品都產自亞洲新興國家,發達國家的大多數製造基地都已搬到新興國家。
儘管新興國家的勞工成本較低,但如果中東和北非的政治動蕩最終導致油價長時間高企,亞洲新興國家製造業受到的衝擊可能會最大。
佔GDP遠高於發達經濟體
擢衒悸悜漁u經濟學家Stephen King近期在研究報告中強調,新興國家的石油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要遠高於發達經濟體。
發達國家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要做得更好。 King援引石油巨擘BP 2010年全球能源數據評論的內容稱,2009年德國石油消費相當於GDP的1.8%,美國為3.3%,而中國為4.3%。截至2009年底,韓國石油消費佔GDP的6.9%。油價長時間高企將對原油消費佔較高GDP比例的非產油國構成拖累。但油價上漲的首輪影響不僅局限於這些。
亞洲新興經濟體必須將生產的商品運給發達國家的消費者。油價上漲將連帶推高貨運燃料費,使得亞洲製造業的勞工成本優勢被部分抵消,並擠壓製造商的盈利。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1月發表國情咨文時表示支持開發本土清潔能源技術,但只有碳氫化合物成本上升,才能激勵相關努力得到落實。美國農業部長威爾薩克已表示擬用更多玉米提取乙醇(酒精),用作可替代原油的燃料。
由於天然氣和原油價格脫u表明化肥成本不會被拉高,因此美國種植玉米的農戶有穩賺不賠的把握。美國農業部稱,始於9月1日的新銷售年度中,美國用於提取乙醇的玉米數量將達到創紀錄的50億蒲式耳,較今年略有增加。不過,玉米價格堅挺只會加劇亞洲新興經濟體已經面臨的食品價格上漲問題。
影響相當於徵收消費稅
油價持續上漲的影響實際相當於徵收消費稅,只有石油出口國毫無疑問是唯一的受益方。普通家庭會因為油價上漲而減少非必需品消費。市場的產品需求下降,將給製造商帶來負面影響。這定然會拖累全球經濟,一如1970年代時的情形。但2011年,油價上漲可能會對亞洲新興經濟體產生更大影響。過去數十年以來,亞洲新興國家一直是發達國家所需消費耐用品的生產供應方。
因此很可能出現如下情況:如果油價持於高位,在投資者看來,發達經濟體的確會遇到自己的問題,但亞洲新興經濟體或許更加容易受到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