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回歸原始 純天然藝術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藝術家們盡量利用天然物料,諸如園村附近的木頭、粗樹幹、石塊等材料完成作品。

 《原始刻劃.當代雕塑》其實是《原始當代.三》計劃系列的第三部分,與前兩次的單格動畫主題不同,這次展覽的主題是立體藝術,展出作品在07年已通過全港性歷史建築活化計劃公開徵集。香港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努力向公眾灌輸保育相關訊息。早前的牛棚藝術村、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及最近的中區警署建築群,都是改物業用途為藝術空間的嘗試。

用原始反映當代的矛盾

 但這些嘗試也觸發原始在地歷史如何保留及未來當如何發展的雙重矛盾——「原始」的魅力如何與「當代」概念融合出相得益彰?這項表明了「原始」立場的藝術計劃,便是激勵藝術家用「原始」、低技術的創作形式(包括繪畫、單格動畫、手動機械)去完成作品。高科技設施的投入,在其間被減至最低。故而,亦是一種用最「純天然」方式去做藝術品的集體創作行為。

 這一藝術計劃包含兩個理念相同但互為獨立的展覽活動,分別於C&G藝術花園和土瓜灣牛棚藝術村兩地進行。兩大藝術空間的共同特色正是「純天然」。位於大棠荔枝園的C&G藝術花園,是由一所千餘呎田園村屋及數千呎草地組成原生態環境,而牛棚藝術村則是由屠宰場轉化為藝術村的本土典範。兩處場地各具特色,分別體現了「原始」歷史使命隨時代變化做出的轉型。

藝術與生存的反思

 作品展更希望反映出當代文化從「原始」一路發展而來的得與失,啟發人們反思藝術生態的生存模式與適應性,藝術家則能透過反思,冷靜檢視藝術與生活、生存之間的連結。我們可以從陳國文、張志平、蔡玉梅、何遠良等6位藝術家的作品中,觀看到藝術形態變革的全貌——由最初表現點、線、面的雕塑,直至發展為立體、互動的手動機械藝術。

 承襲這一計劃的主旨——以低技術展現高技巧,作品亦大都在原始的「純天然」技術條件下實現,6位藝術家分別以雕塑、拼砌、接合、組裝等形式,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創作需要使用手作雕刻,他們便盡量利用附近天然物料,諸如園村附近的木頭、粗樹幹、石塊等原始材料,完成立體雕塑。根據計劃所給出的《藝術與生活》命題,每位藝術家最終做好的藝術品,十分值得觀者親自前去一探究竟。

 除去擺放在C&G藝術花園戶外空地的展品,部分作品也會在大棠荔枝園內其他空間予以展示。活動更設計了藝術教育工作坊和藝術家分享會等環節,令對「純天然」藝術品抱有興趣的觀眾,能更進一步與藝術家們進行交流探討。在當下廣為倡導低碳作業的環保趨勢下,身體力行綠色生活的人們,不妨嘗試從這樣的「原始」藝術活動中,感受生活的天然奧義。 ■文:賈選凝

相關新聞
香港公民教育之迷思 (圖)
回歸原始 純天然藝術品 (圖)
《原始刻劃.當代雕塑》立體藝術作品展覽
吳偉明 大地震後更應知日 (圖)
當80後藝術家齊興華遇上3D地畫 (圖)
微語錄
百家廊:老鄰居的故事 (圖)
翠袖乾坤:舊書滋味似河豚
海闊天空:積極看人生
琴台客聚:殘殺掠財
生活語絲:守株待兔
隨想國:後 手
獨家風景:相愛不會晚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