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慶表示,由於日本長期奉行將核心技術留在本土的政策,其海外工廠特別是在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直接投資多為組裝車間。本次地震中,國產化越高的產業停工時間越長、受災損失越大,汽車、電機等外貿支柱型產業尤為明顯。因此,震後日本企業很可能有意識地拓展海外生產基地,降低產品本土化率,而這恰恰為中國創造了機遇。
吳慶指出,地震過後,許多此前不願意向中國轉移生產的日本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會考慮至少向海外轉移一部分生產能力,因此中國應當有針對性地為此加強招商。
中國在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不是其它熱門新興市場所能比擬的,只要政府對此予以重視,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中國招徠日本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在華落地的希望極大,而這亦是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一股重要力量。
應發揮價廉高效優勢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提醒,日本大地震意味著巨大的重建需求,此前由於日方在市場准入等方面障礙重重,無論是按照新簽合同額還是完成營業額衡量,中國工程承包行業在日本市場都所得甚少。
是次震後,中國應充分發揮相關產業質優價廉、高效等優勢,為日本災後重建服務。而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建材、鋼鐵生產國,作為全世界建築市場最大的國家和名列前茅的建築工程服務輸出國,中國相關產業可望從中獲得一定份額,改變此前中國在日本工程承包市場所獲甚少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