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樂山大佛。 網上圖片
──「樂山大佛」瞻仰記
張衍榮
2001年3月12日,舉世聞名的巴米揚大佛被塔利班悍然炸毀,消息傳來,全球震驚!世人為巴米揚大佛深感悲哀的那一陣,我剛好公務到樂山,因而隨之被邀請前去瞻仰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是深得俗緣的彌勒佛之摩崖石像,位於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合處,負山臨水,坐東朝西,雄踞於峨眉山東麓的凌雲山棲鸞峰上,佛身通高達71米,佛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耳內可並立二人,腳背寬8.5米,可坐百餘人。
大佛設計奇特,佈局精巧,依山鑿就,渾然天成,素有「佛是一座山」之譽;大佛雕刻細緻,線條流暢,身軀比例勻稱,法相端莊,氣勢恢宏,充分體現了唐文化的宏大氣派。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大佛都堪稱世界之最。
1989年一位廣東遊客偶然發現,大佛之外還有一座以烏尤山、凌雲山、龜城山聯體構成的巨形臥佛,那是一尊天然大臥佛,佛身平躺仰臥,體長綿延1300多米,而樂山大佛反倒變成了「臥佛」胸腋間那顆小小的心臟了。
這樣,樂山大佛和天然臥佛便共同構成一道天下奇觀: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我是乘車先到山頂,然後小心翼翼沿著陡峭狹窄的梯道,一步步下到大佛腳底去瞻仰大佛的。在那人擠人的崎嶇台階上,我一邊緊緊抓住鐵索欄杆,一邊利用此生再難重複的機會匆匆瀏覽,耳畔不時響起遊客們歎為觀止的嘖嘖聲。當我下到底層,抬頭仰視這一雄偉的宗教圖騰時,不禁震懾不已!人人噤聲之際,我卻心頭轟然作響,心底油然生出一股強烈而巨大的敬畏之情。而今想來,這樣的場景,或許足以令每一位親歷者終生難忘。
樂山大佛在我國佛家夢寐以求的「五方五佛」格局中位居西席,被尊為「西方大佛」。據介紹,大佛古稱「彌勒大像」,又名「嘉定大佛」、「凌雲大佛」,是佛教文化傳播的代表,是建築藝術在宗教領域的傑作,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歷史饋贈全人類的瑰寶,當然也是時代信仰、朝廷意志的產物。
大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西元713年)。相傳,當時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洶湧而來,水流直衝凌雲山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驚濤駭浪,水勢更加兇猛,過往船隻常觸壁粉碎。凌雲寺名僧海通見此甚為不安,便萌發修造大佛之念:一可使石塊墜江減緩水勢,二可借佛力鎮水。海通和尚竹杖芒靴,風餐露宿,不遺餘力募集達20餘年,終於籌得一筆款項,時逢地方一貪官前來索賄,海通怒斥道:「目可自剜,佛財難得!」遂「自抉其目,捧盤致之」。海通去世後,劍南川西節度使韋皋,徵集工匠,繼續開鑿,朝廷也詔賜鹽麻稅款予以資助,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西元803年)方告完成,前後經歷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歷時90年。
導遊的介紹令我讚歎不已,遊客們更是議論紛紛:如此一個近乎百年的「佛文化跨世紀工程」,如果是人心不古,銅臭瀰漫,如果是政績當頭,貪墨成風,如果是「一個師傅一個法」、「新官不理舊政」,早就成爛尾佛了!
大佛建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大佛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保護作用。大佛頭部的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折也有排水溝,正胸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此外,為免遭日曬雨淋,在唐代還曾建有樓閣對大佛進行覆蓋保護,後朽毀,宋代又重建並取名「天寧閣」。
導遊指著大佛底座的南北兩壁介紹說,那裡還有唐代石刻造像90餘龕,其中亦不乏佳作。
大佛頭部的右後方,便是建於唐代的凌雲寺(即俗稱的大佛寺),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一班格式化建築群。
大佛問世之後,千百年來除雨雪風霜等大自然的侵襲外,還曾幾度在戰亂中險遭滅頂之災:
明朝末年,宋代建起的樓閣毀於一場兵燹,如今只有樁礎、撐架的鑿痕依稀尚存;
1917年,川、滇軍閥爭奪地盤,在樂山隔江開戰,大佛面部為炮彈所擊,落下纍纍傷痕;
1925年,樂山駐軍在大佛壩架起槍炮,正對大佛當炮靶,一時間佛像前炮聲隆隆,硝煙瀰漫,大佛不幸「掛花」;
抗戰時期, 樂山城遭日軍數十架飛機狂轟濫炸,城內一片火海,而不過一箭之遙的大佛卻幸虧有一身「綠裝」掩蔽,方才躲過一劫,否則定然粉身碎骨;
1967年「文革」初期,大佛被目為「四舊」,一幫造反派在瘋狂砸爛凌雲寺的佛雕神龕之後,企圖用炸藥叫大佛「腦袋搬家」,虧得當時許多民眾出面阻擋,加之大佛實在龐大, 炸藥難以安放,這才悻悻作罷。
導遊無限感慨地說,樂山大佛雖歷盡滄桑,但比起巴米揚大佛來還算是萬幸的,因為它畢竟倖存了下來。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已先後6次對大佛進行過修繕,預計今年將投資數百萬元進行第7次。根據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遴選標準,樂山大佛已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導遊的解說和感歎很容易令人浮想聯翩。眼前的巍巍大佛和身後的滔滔大江,讓我想到我們這樣一個民族:數千年來,在滾滾而去的歷史長河中,她雖內憂外患不斷,卻最終昂首挺胸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這個九死一生的民族,與眼前這座大佛何其相似乃爾!她歷經磨難卻矢志不渝,飽受屈辱卻心胸開闊,備嘗艱辛卻普降甘霖,閱盡滄桑卻等閒富貴……她,何嘗又不是一座集合體的巍巍大佛?!
「凌雲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潺繞郭流。」也許,我們在飽覽無限風光的時候,需要認真地靜默一下,應該怎樣善待這座集合體的巍巍大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