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康復者生死相依數十載,感情更勝親友。
飛越麻風村系列報道三之一•告別隔離篇
鄧居南終於跑贏了死神,活著離開台山大衾島。算起來,他在荒島上度過的隔離生活,已整整80年!
本報記者採訪了大衾醫院44位麻風康復者,他們剛集體遷移到東莞泗安醫院,拉開廣東省乃至全國麻風院村大改造的序幕。
廣東的麻風康復者平均年齡已超過65歲,垂垂老矣,其中部分人更隨時可能溘然長逝。大改造是一場遲來的愛,相比康復人數每年都在遞減的死亡加速度,愛心來得太慢,死神卻走得太快。
■香港文匯報記者 肖郎平
15歲時,染上麻風病的鄧居南從老家茂名被隔離到台山大衾島。如今再度踏上堅實的陸地,他已變成95歲高齡的老人。1月9日,他躺在救護車裡,經過近300公里海陸兼程的長途跋涉,抵達東莞泗安醫院新居。
大衾島康復者等候多年的夢想終於實現,趕在1月30日第58屆「世界防治麻風病日」之前遷入東莞。這是全國首次麻風村大規模遷移,也是廣東省現有麻風村格局大調整的第一步。
投3千萬 整合院舍
記者了解到,2009年,廣東省決定投入3,474萬元(人民幣,下同),將68家麻風病院村整合為8家。1至2年內,改善麻風病院村基礎設施、生活設施和醫療康復設施,改善康復者生活質量。整合跟麻風病人急劇減少且分佈太散有關,也和建築年代久遠破敗不堪有關。
廣東省是麻風病高發區域,居全國之首。1949年以來全省累計登記麻風病例96,002例,佔全國登記總數的20%左右。廣東省衛生廳疾病控制處副處長吳景贈告訴記者,目前全省麻風病院村共有2,532名麻風病人及康復者。收治50人以下的麻風村佔六成,個別只有5至6名康復者。另外,多數麻風病院村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部分房舍屋漏牆裂,門破窗散,甚至成為危房。
68家舊院 近半危房
據了解,順德、南海、肇慶等少數麻風村條件較好,老人們甚至住上了別墅。但現有麻風院村大多條件極其艱苦簡陋。有21所不通公路或交通不便;有11所不通電或自行發電;有43所無自來水供應,其中7所甚至無穩定清潔水源。
這種困窘狀況並非廣東獨有,據2005年統計,全國麻風病院村危房比例高達46.45%。整合改造已迫在眉睫,因此,國家發改委2007年第901號文件明確表示,原則同意衛生部提出的麻風病院村建設規劃,規劃總投資預算為27,637萬元。其中發改委承擔22,000萬元,餘款由地方財政籌措。
尚存44人 有幸入住
在遲暮之年,大衾島康復者迎來一生中最高規格的禮遇。1月9日遷院當天,本報記者看到廣東省政府派出警車開道,兩輛救護車隨行,護送人員甚至超過康復者。下午3點38分,當載著第一批康復者的渡船,在人們視線牽引下穿越東江支流緩緩靠近泗安碼頭時,人群爆發出歡呼和清脆的掌聲,花炮裂空而起。
當記者進入東莞泗安醫院時,看到的是嶄新的一切,新建的38間雙人房,配有太陽能熱水器沖涼房、公共電開水供應機和洗衣機;所有家電、傢具和生活用品均是全新。
大衾島康復者是幸運兒,因為活得久等得起,平均年齡76.5歲。但這背後是另一組無情的數字:從1929年起,大衾醫院累計收治1,200多人,只有100多人活著離開;2006年,這裡還有90個康復者,2007年下降到77個,到遷移之日,僅存44人……
事實上,廣東省康復者平均年齡65歲以上,已進入大面積快速死亡時期,人數正直線下降。2006年全粵共有麻風康復者和病人3,500人,2007年該數字下降為3,249人,至2010年底又銳減為2,532人。僅僅五年,廣東麻風康復者死亡人數直逼千人。
改造龜速 死神迫近
和死亡太快相反,發改委、衛生部等中央部委2007年就批准並推行麻風院村改造建設規劃,至今過去三年餘,各地卻進展極其緩慢。麻風病專家、衛生部麻風病專家諮詢委員會顧問江澄教授表示,落實不了的情況很多,相對於珠三角,西南地區麻風村的生活環境和待遇更惡劣。雲南某縣還有三四個麻風村,公路水電不通,「缸裡玉米都沒了。看到他們的情況,我的眼淚根本無法止住。」
江澄表示,麻風康復者人數越來越少,在相當程度上,也為加快改善待遇創造機會。他舉例說,比利時過去也有很多麻風病人,當全國只剩下一個麻風病人時,竟成了「國寶」,到了過國際麻風節時,連國王、王后都出來接見。江澄直言,「實際上,我們對麻風病人應有負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