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雞蛋仔」伯伯原來全家住公屋、領綜援,消息一經曝光,伯伯的形象由雲端摔落地面,一哄而起的敬慕之情與支援之聲,霎時煙消雲散。就像其他不少城市話題,來得快、去得也快,大家見怪不怪,習為常態。
一位內地朋友曾訝然問我,香港社會從何時起變得如此「單料銅煲」?當時,我愕然無以為應。的確,不知何時開始,香港經常都有話題,全城炒作大熱,沒有幾天,第二個新話題悄然冒起,又大炒特炒,取代了舊題,沒有什麼事件經歷深化思考沉澱,罕有人訝異追究。
不能怨怪個別政客刻意譁眾取寵,無謂責難個別傳媒推波助瀾,怪只怪人人惰於思考、自甘隨波逐流,跟著羊群東奔西跑。
「羊群效應」什麼時候出現在香港社會?我們讀書那個年代,戲曲文化各有所好、飲食店舖各選其式,沒有人會因為某個食評而蜂擁到某店捧場。麵食來說,有人喜歡清湯、有人喜歡濃汁,甜點更多的是不同口味,縱使天下最知美食的人,也不能盡知各人所好,大家又何必以他的推薦為自己的終極所好!
我常常到日本度假遊玩,對關東一帶算是頗熟悉。可是,我最尷尬遇上有人問我,日本有什麼好玩?有什麼好食?我只能反問,他喜歡什麼遊玩、喜歡什麼口味,再嘗試從記憶中找出可能合適介紹的項目。
鹹甜苦辣各有所適,各有所好,恆常依賴所謂專家評介,徒然喪失自我,助長羊群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