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香港醫生及護士人手不足,對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造成龐大壓力。保障市民健康及性命的醫護人員長期在工作過量及過勞的環境下,對整體社會帶來極大負面影響,醫護事故頻生,也就反映了現行的制度有檢討的必要。
增加醫護人員的培訓看來刻不容緩。有志修讀醫護的年輕人不少,只是這兩科的門檻訂得太高,尤其是醫學院,每年只收少量最頂尖的學生,以保持其獨特地位。但世易時移,社會投放在大學的資源是為培育所需人才,並非為了製造特殊階級,這觀念應徹頭徹尾地改變,不然只會造成社會資源不均:有些學系人才過剩;社會上需求的專門人才長期不足。這無異資源與人才浪費。所以醫學院應該增加收生,讓有志從醫而在不相關學科成績未能達標的學生,不致被拒門外。
護士的數量也嚴重不足,政府是否要考慮在大學設立醫護學科?在內地及眾多國家護士是屬於大學其中一個學系或醫學院中科目,與醫學院共用資源。
培育人才不是一蹴而就,在醫護人士嚴重不足之時,可否增加毋須專業的人員協助護士日常工作,使他們可以集中處理專業的護理工作?
我正在閱讀一本書 A Nurse,s Story《加護病房》,是一位在加拿大公立醫院深切治療部(ICU)工作的護士所寫,講述她目睹的死、生、病、苦的感受,真摯感人,讓人對醫護人員尊重尊敬。當中提到在許多年前多倫多醫院的深切治療部護士已經是一位照顧一個病人,因為他們還須安撫病人家屬的情緒。
除了人口老化醫護需求日增,醫護服務也是一門可以賺錢的行業,泰國、新加坡、瑞士等國家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香港有祖國十多億人口做後盾,在醫護方面的投資其實是絕對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