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不說讀者也許不知道,中國西北蘭州出版一本《讀者》期刊,銷路是全國第一,更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每期的銷量達一千萬冊。香港的雜誌能銷上它的千分之一,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讀者》雜誌創刊在一九八一年,開頭叫《讀者文摘》,和美國的暢銷雜誌(聽說現在不怎麼暢銷了)同名。美國的雜誌《讀者文摘》也有中文版,最早是由林語堂的女兒林太乙擔任主編。正因為兩本雜誌同名,美國的《讀者文摘》認為它觸犯國際版權協定。後來中國的《讀者文摘》改名為《讀者》,三十年來,銷路不衰。
《讀者》遭遇也並不平坦。一九八三年在那股反對精神污染風潮中,被控宣揚資產階級思想,於是要成立專家小組加以審查。也許是甘肅省委當局要保護這本暢銷刊物,省委宣傳部最終肯定了這是「一本好雜誌」,結果該刊捱下來了。
一九九六年,該刊再次被推上輿論風口,又被批評為宣揚親美思想,充滿「小資」情調。「左」風不時勁吹,該刊終於還是頂住了。
該刊的文字是短小精悍,適合人們希望用短時間吸收更多知識的需求。此外,由於改革開放,人們又希望廣泛了解世界各方面的最新知識。這樣,《讀者》靈活而選取國際文化精華的書刊宗旨,便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其實,美國的《讀者文摘》的書刊宗旨也是如此。有說美國的這本刊物,並不僅是文摘,而許多文字都是聘請有名望的寫手在該刊首發的。同樣,《讀者》的文字許多也是在該刊首發。
美國的《讀者文摘》很重視推廣發行,多年前我在香港便收到多次該刊的推廣信。《讀者》創刊的時候,印了三萬份,其中一半便寄贈各地的文化館和各大學圖書館,結果在第一年,便有了七萬個訂戶。現在,該刊已在全國多處設立分印點,並在全國建立二十三個發行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