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嚴敏慧)內地孕婦湧港產子,打亂香港公私營產科服務。民建聯調查發現,公立醫院作為香港人醫療的安全網,72%受訪的香港市民認為,公立醫院不應接收夫婦皆非港人的內地孕婦(即雙非孕婦),但對於丈夫為港人的內地孕婦(即單非孕婦),43%就認為應繼續為她們服務。民建聯認為,一刀切處理內地孕婦問題並不公平,要求醫管局重新開放公立醫院今年的預約分娩名額予「單非孕婦」,而在日後統一發放分娩預約證明書時,當局應考慮向「雙非」孕婦收取額外費用,減低有關人士來港產子意慾。
72%人贊成不收「雙非」婦
民建聯於4月28日至5月6日訪問了726名香港市民,約30%人自2003年起曾使用香港產科服務,其中有76%為香港本地孕婦,約10%為「單非」孕婦,另2%為「雙非」孕婦。
調查結果發現,約80%受訪者認為,內地孕婦已嚴重影響公立醫院產科服務,78%人認為有關問題影響港府制定醫療、教育和福利等政策。為紓緩產科壓力,72%受訪者同意公立醫院不再接收「雙非」孕婦,43%人認為「單非」孕婦可繼續享用公營產科服務,36%更贊成公立醫院減收「單非」孕婦的費用。
陳克勤指一刀切不公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表示,港府現時不分「單非」或「雙非」,一刀切處理內地孕婦問題並不公平,因為「單非」孕婦的港人丈夫為港作出貢獻,其家人有權享用本地公營服務。他建議,當局考慮重新開放公立醫院今年非本地人士分娩名額予「單非」孕婦;為控制「雙非」孕婦來港產子數目,港府可研究把分娩預約證明書分類,當「雙非」孕婦申請預約時,應收取額外費用,以減低她們來港產子意慾。
食物及衛生局將於周內公布,內地孕婦明年赴港產子名額。陳克勤認為,本地及內地孕婦的分娩服務名額應定為7比3,有關比例不應隨意調整,以免私家醫院以不同藉口增收內地孕婦,繼續謀取巨額盈利。
醫局:已預留名額予本地婦
醫管局發言人昨日在回應時表示,公立醫院會根據接受服務人士的個人身份,決定有關人士是否符合資格,而按當局一貫政策,公立醫院產科服務必須預留足夠分娩名額予本地孕婦,醫院只會在服務有餘額的情況下才接受非本地孕婦預約分娩。
醫管局續指,特區政府將成立工作小組研究、規劃和統籌全港產科服務安排,其中亦會涵蓋非本地孕婦在香港醫院分娩的安排。醫管局尚待工作小組的討論及決定,以跟進分娩服務,故現階段未有任何進展或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