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講台:人可以成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06]     我要評論

 ■吳羊璧

 諸葛亮祈禳延壽不成,天上墜下了一顆大星,於是諸葛亮知道壽命已定不可改變了。這件事,在作為正史的《三國志.諸葛亮傳》中,並沒有記載。只說:「……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不過裴松之注文,往往圍繞一件事,引用了許多其他的記載,在諸葛亮卒這一部分,注文有:「《漢晉春秋》曰:亮卒於郭氏塢。」又引:「《晉陽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流,投於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這麼說,當時還真有這樣的傳說,可見古時人們是很相信天上的星辰與人間的大人物是有這樣直接的關係的。

 這種星象與人間關係的學說(似乎還沒有出現這方面的專門著作),不知最古出自何時。不過,就我們現在所見的中國古神話,大多是說人類創造萬物,包括天、地、人,而不是說另外有一個天帝創造世界。在創造天、地、人的過程中,人也包括了創造星辰,在創造過程中,人與星辰可能就是共同的產物。《易.繫辭下傳》說: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包犧氏是古代的聖人,也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古時一個智慧的民族。他們開始觀察萬物(包括天、地、人),希望能夠知道萬物運作的規律,並符合規律地行事。於是「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治理天下。他們創作了八卦,用來表達他們思考的天地萬物規律。那時人類文明水平還遠未能創作出文字,八卦以簡單的陰、陽符號,而變化組合出八卦以至進一步的六十四卦,表達的主要概念是:萬物既是變化的又有規律的。這裡面,他們觀察了天、地、萬物,在這個過程中,包括了天、地、人,自然也包括了星辰。星辰與人,在他們可能是等量齊觀的,或者在那時候起,就有了人與星辰相通的觀念了。如果這個推想可以成立,那麼這種觀念起源就很古了。

 還有一個關於傅說的故事,人與星更產生了直接的關係,《史記》與《莊子》中都記載了一個化星的人傅說的故事。

 殷代武丁(紂王之前)的時候,武丁夜裡夢見得到了一個極好的人才,叫做傅說。但在當時他的屬下中,沒有這樣一個人,於是到民間去找,在服役的囚徒中,找到了傅說,一見,武丁說:「是也。」與他談了之後,發覺果然是個大人才。於是,「舉以為相,殷國大治」(《史記.殷本紀》),《莊子》上則記,傅說以正道輔助武丁之後:「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莊子.大宗師》)。這裡說到的星,都是二十八宿中的星。《莊子.大宗師》引崔譔的說法:「傅說死,其精神乘東維,托龍尾,……今尾上有傅說星。」原來言之鑿鑿,傅說成了二十八宿旁邊的一顆小星了。

 但願有一天,人人都成了天上的列星,那時的世界一定更美好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關於錢鍾書與郭沫若 (2011-07-06)
古今講台:人可以成星 (2011-07-06)
豆棚閒話:鼠與器 (2011-07-06)
亦有可聞:讀書的謙與虛 (2011-07-06)
詩情畫意:詩三首 (2011-07-06)
歷史與空間:科舉欠達人 (2011-07-05)
生活點滴:去看大海和草原 (2011-07-05)
來鴻:開不敗的月季花 (2011-07-05)
詞話詩說:偷生 (2011-07-05)
歷史與空間:漫談琴棋書畫 (2011-07-02) (圖)
來鴻:春日裡的過客 (2011-07-02)
文化觀察:「建黨偉業」是歷史的教科書 (2011-07-02)
文化觀察:讀梁文道的《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 (2011-07-02)
賀建黨90周年:蕭暉榮北京開個展 (2011-07-02)
歷史與空間:透明的生命 (2011-06-29) (圖)
古今講台:孔明與天象 (2011-06-29)
來鴻:忙 神 (2011-06-29) (圖)
人文世相:顧 慮 (2011-06-29)
豆棚閒話:漫說畫押 (2011-06-29)
歷史與空間:歷久彌新的《十老詩選》 (2011-06-2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