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歷久彌新的《十老詩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十老詩選》。網上圖片

成志偉

 雖多次搬家,在我的書架上,《十老詩選》始終擺放於顯著位置,常常翻閱。這本紙張已發黃的詩集,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於1979年2月出版,第一次印刷即達30萬冊。早在1962年,這本詩集就在董必武指導下著手編選,但在十年「文革」中被冷凍,十七年後問世,編入本書的作者——十位老革命家,均已羽化登仙。他們生前未能看到自己的詩歌合集出版,實在是莫大的遺憾。

 我多次誦讀十老的詩歌,深感《十老詩選》是一本正氣浩然、境界高尚、藝術精湛、歷久彌新的扛鼎之作,遠遠超越了近些年來印製流布的大量平庸詩冊。十老,是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內十位立場堅定、無私無畏,全心全意把自己的一生,無條件地獻給中華民族解放和建設事業的忠誠革命家。他們是: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謝覺哉、續範亭、李木庵、熊瑾玎、錢來蘇。都是中國共產黨內外公認的德高望重的老一輩優秀戰士、人民公僕。

 讀《十老詩選》的最強烈感受,是十位老人堅定不移的崇高信仰和堅如磐石的革命意志。在革命戰爭年代,每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都是提著腦袋自覺參加戰鬥的,隨時準備流血犧牲。他們如此義無反顧,就因為堅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真理,為解放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而革命、而戰鬥、而犧牲,是自己的神聖職責。「偉業喜承十月先」(林伯渠)「十月傳來炮一聲」(吳玉章),他們都清楚,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而毛澤東思想,則是直接引導中國革命邁向勝利的科學指針。續範亭稱讚毛澤東:「領袖群倫不自高,靜如處子動英豪。先生品質難為喻,萬古雲霄一羽毛。」正是有了這種信念和意志,十老在艱苦卓絕的險厄境遇中不屈不撓地戰鬥前行,從未動搖,從不後退。「波濤殊險惡,意志卻堅貞」「要從艱苦裡,改造舊乾坤」(熊瑾玎)「寄語世人休畏險,腳跟立定誰能撓」(李木庵),十老的出身並不相同,有的是從舊軍人、舊文人轉變到共產黨的隊伍中來,一旦認定真理,就無私無畏地貢獻一生。

 朱德、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謝覺哉,還以年邁之身親歷兩萬五千里長征,表現了無往而不勝的英雄氣概。他們不僅用詩,而且用實際的革命行動,彰顯了「浩氣海可吞,貞節金難買」「要將涓滴獻,助彼海天波」(謝覺哉)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的高標偉格。

 讀《十老詩選》,我們深深地被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完全、徹底精神所感動。他們懂得「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董必武),革命的最終目的,是讓受盡剝削壓迫的所有人民大眾過上衣食無憂、安居樂業的共同富裕生活。

 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一個心眼地為人民大眾服務。「願與人民同患難,誓拚熱血固神州」(朱德),朱德在60歲生日時(1946年),想的不是自己健康長壽,而是邊區百姓的幸福安康。他賦詩云:「實行民主真行憲,只見公僕不見官。陝北齊聲歌解放,豐衣足食萬家歡。」一句「只見公僕不見官」,把優秀共產黨人鞠躬盡瘁為人民、心甘情願作奉獻的公僕本色,描繪得多麼形象生動、真實可信。正是這種崇高無私的公僕精神,獲得了全國人民的衷心愛戴與信任,才能團結起全國民眾,不僅創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而且建設起日新月異的新社會。「群力誰能禦?齊心石可穿。不甘窮與白,只願實而堅。」(董必武)「發揚力與智,消弭白和窮」(謝覺哉),十老們用自己的詩句作證,他們一生追求的是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阜康,這種胸襟與氣度,永遠值得我們師承與弘揚。

 讀《十老詩選》,我們還感受到一股感天動地的浩蕩正氣,一種處世做人的高尚道德節操。十老都是功成名就、德高望重,本可以享清福、得厚祿,但他們終身清正廉潔、艱苦樸素,痛恨腐敗貪婪,位高權重時仍嚴以律己,堪稱萬世師表。

 徐特立是毛主席的老師,但從不自恃特殊、居功自傲,反而一生謹慎、清貧度日。他表示:「半截粉條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七十壽誕時,一再敬告祝壽人「請勿事鋪張,瓜果代雞豚,清茶代酒漿,題字代壽聯」,他認為這種儉樸作風「不落舊窠臼,吾黨破天荒」。

 這種優良的革命傳統和作風,正是共產黨人戰勝敵人的重要法寶。「勤勞無逸能興國,士馬歡騰敵膽寒」(錢來蘇),就是這個道理。錢來蘇還指出:「仁政生財生者眾,暴君斂貨斂無時」「銷兵只有仁師勝,憲法仍防大盜藏」,殷切希望施仁政讓百姓共富,用法律把貪盜治罪,這些寫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的詩句,今天讀來仍有現實警示意義。

 《十老詩選》是一本長久閃爍著正義之光、無私之光、德善之光的好書,今天讀來,依舊為十老詩句裡洋溢的崇高精神情操所感動,因為他們不僅用詩篇,而且用行動實踐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中華先賢遺訓,表明了真正共產黨人為世界大同奮鬥的堅定理想、信念與道德操守。「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董必武)「竊恐民氣摧殘盡,願把身驅易自由」(續範亭)「新生舊死原真理,更決民心孰去留」(錢來蘇),形象地指明民心的向背是成敗的關鍵,愛國為民才是真正共產黨人的本色。這些對人民大眾飽含深情的詩句,今天還在激勵我們學習繼承老一輩優秀共產黨人的遺志,為中華崛起、全國人民幸福安康,而做一個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的清廉公正的人民公僕。

 我衷心希望今天更多的年輕人,都來讀一讀這本依舊青春澎湃的優秀詩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歷久彌新的《十老詩選》 (2011-06-28) (圖)
古典瞬間:愈老愈學 (2011-06-28)
亦有可聞:「詩禮菜」 (2011-06-28) (圖)
開卷有益:亂世真君子 (2011-06-28) (圖)
歷史與空間:淺論曹聚仁及其國學研究 (2011-06-25) (圖)
豆棚閒話:身邊人 (2011-06-25)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6-25)
文化觀察:一個好男人的必修課 (2011-06-25) (圖)
歷史與空間:宰相肚裡難撐船 (2011-06-22) (圖)
古今講台:買單.搞定 (2011-06-22)
古典瞬間:歐陽修的治學之道 (2011-06-22) (圖)
人文世相:「衛星」的謊言是怎樣吹上天的 (2011-06-22) (圖)
詩情畫意:辛亥革命百年祭 (2011-06-22)
詩情畫意:參觀孫中山紀念館 (2011-06-22)
歷史與空間:似奸惡,實黨爭 (2011-06-21) (圖)
亦有可聞:蘇軾與挫折教育 (2011-06-21) (圖)
豆棚閒話:小議「明明德」 (2011-06-21)
詞話詩說:懶音哥 (2011-06-21)
歷史與空間:唐文治和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2011-06-18) (圖)
心靈驛站:美好的秘密是一個人的熏香 (2011-06-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