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透明的生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婀娜多姿的水母。 網上圖片

王兆貴

 這個世界上,全身透明的生物陸地上比較少見,多半是在水裡,其中,最典型的當屬水母了。去年夏天,在大海與內河的接合部,我曾近距離觀察過水母。這些水母還處在幼年期,大小與一朵蒲公英相仿,不仔細搜尋,很難看得清楚,但只要發現了一隻,就會接連看到許多隻。在平緩的水流中,它們似有若無地浮沉著,自由自在地游動著。看著這些簡潔而又晶瑩、弱小而又無助的身軀,很難想像它們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如何存活下去。

 其實,這樣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水母的出現比恐龍還要早,稱得上生物界的活化石,它們能從6.5億年前延續至今,自有其存活的本領,比方說超強的繁殖能力、靈活的避害能力和適應能力等。水母是有性生殖和無性繁殖兼而有之的海洋生物。春天時,它們會選一個風平浪靜的日子聚集在一起,舉行「集體婚禮」,從而給精子和卵子以更多的結合機會,提高了受精概率。完成受精後的幼蟲,會慢慢沉入海底,躲避到海藻、沙礫或岩壁、礁盤等可藏身的地方,盡量防止被水流沖走。待吸足養分後,便進入了無性的自我複製和分裂過程。

 全球約有兩百多種水母,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水域裡。在它們身上,至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大多數人普遍能夠了解的,大約就是食用水母──海蜇了。但是,即使吃過海蜇的人,也未必見過活體海蜇。我的老家在渤海灣畔,那裡以盛產海蜇聞名,當地的門戶網站取名就叫「水母網」。從小到大,新鮮的海蜇、脫水的海蜇都曾吃過,也曾聽老人們說過有關海蜇的一些常識,但直到年過半百,才親睹過海蜇在水中的形態。那年回山東省親,在山己砪島上住了幾天,正趕上海蜇大洄游。漁民們早出晚歸,捕撈上來的海蜇成山堆嶺,收購海蜇的車船穿梭往返,以至於在淺海裡就能看到並可撿拾活體海蜇。淪落於灘頭的海蜇,大約是受了傷,只能隨波逐流地飄來蕩去。近前細看,小一點的就像傘形果凍,大一點的就像坨狀浮冰。由於食用鮮海蜇的人多且頻繁,以至於香菜的價格瘋長。

 記不清在哪裡看到這樣一句話,叫作「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訪問」。見過之後就喜歡上了,而且永誌不忘。我對水母的了解,不限於觀察,也不限於觸摸,而是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較為理性的訪問。水母之所以稱作水母,是因為它們身上除極少量膠狀物質外,幾乎都是液體,名副其實是「水做的骨肉」。不過,它們無鱗無刺無脊椎,當然也沒骨頭。同魚鱉蝦蟹相比,水母不僅全身透明,外形特徵也比較另類。它們既沒有典型的首尾,也沒有張揚的鰭鬚,就連鼻眼唇鰓也看不到,但卻頗具觀賞價值。

 我在海洋圖片冊中看到過一種水母:下半部分像用花瓣、花鬚疊加堆砌起來的基座;上半部分像水晶雕刻的琉璃盞,中央簇擁著大小不一、排列有致的金顆玉粒。這哪裡還是水母啊,分明是龍宮中的珍寶!讓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愛慕,反覆端詳,讚歎不已。海洋博物館中的水母,形象自然更加生動了。它們有的像小傘,有的像蘑菇,有的像花冠,有的像掛在藍天的雲霞,有的像升到半空的孔明燈,有的造型很像不明飛行物……且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變幻著不同的形態和顏色,給人以夢幻般的感覺。它們體態輕盈、玲瓏剔透、浮沉自如、飄來蕩去、優哉游哉的樣子煞是惹人喜愛。將它們比喻為奇幻的海底精靈,一點也不為過。

 水母家族的大部分子民生活在海洋裡,也有少量流落於江河湖泊之中。在我國內陸水網地區,曾發現過一種叫 「桃花水母」的淡水水母。這名字聽起來超塵脫俗,美艷如畫。「桃花水母」也叫「桃花魚」。「春來桃花水,中有桃花魚。淺白深紅畫不如,是花是魚兩不知。」古詩裡提到的「桃花魚」,就是稀缺難見的「桃花水母」,因其形狀若桃花,故得其名。在秭歸,至今還流傳著「昭君行前回故里,淚滴化作桃花魚」的動人傳說。

 看起來婀娜多姿,溫順輕柔,還只是水母的外在形象,你若以為可以近距離接觸甚至縱情擁抱它,那就自作多情了。包括海蜇在內的水母,除少量無毒外,大多都能傷人。在水母的傘狀體下,有許多棒狀和絲狀觸鬚,上面布有密集的刺絲囊,遇到敵害或捕食時能分泌毒液。正因為它像黃蜂一樣會蜇人,人們才把食用水母稱為海蜇。人被水母蜇傷後,輕者刺癢灼痛,呼吸困難,重者性命難保。有種叫「海黃蜂」的箱水母,被其蜇傷後短時間就能致命,難怪有人把它稱作海洋中的「溫柔殺手」。有句話說「距離產生美」,欣賞水母同樣需要保持距離。還有句話說,「越好看的東西越有毒,越有毒的東西越好吃」。這不過是姑妄言之,我們不妨姑妄聽之。但我們吃到口中的海蜇,已經是加工處理過的無毒海鮮、美味佳餚,盡可放心享用,大可不必為之怵惕。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透明的生命 (2011-06-29) (圖)
古今講台:孔明與天象 (2011-06-29)
來鴻:忙 神 (2011-06-29) (圖)
人文世相:顧 慮 (2011-06-29)
豆棚閒話:漫說畫押 (2011-06-29)
歷史與空間:歷久彌新的《十老詩選》 (2011-06-28) (圖)
古典瞬間:愈老愈學 (2011-06-28)
亦有可聞:「詩禮菜」 (2011-06-28) (圖)
開卷有益:亂世真君子 (2011-06-28) (圖)
歷史與空間:淺論曹聚仁及其國學研究 (2011-06-25) (圖)
豆棚閒話:身邊人 (2011-06-25)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6-25)
文化觀察:一個好男人的必修課 (2011-06-25) (圖)
歷史與空間:宰相肚裡難撐船 (2011-06-22) (圖)
古今講台:買單.搞定 (2011-06-22)
古典瞬間:歐陽修的治學之道 (2011-06-22) (圖)
人文世相:「衛星」的謊言是怎樣吹上天的 (2011-06-22) (圖)
詩情畫意:辛亥革命百年祭 (2011-06-22)
詩情畫意:參觀孫中山紀念館 (2011-06-22)
歷史與空間:似奸惡,實黨爭 (2011-06-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