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從事玩具製造業的港商劉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因為訂單不穩且利潤難以保障,從去年開始,他已經暫時停止了玩具生產。「為了讓手頭約500多萬的資金能夠繼續增值,通過一個東莞本地的朋友,把這筆錢借給了做酒店的老闆。」對於這筆「借款」收取的利率,劉生諱莫如深。「當然,肯定是比從銀行正規渠道貸款要高一些。」
缺投資渠道 不如放貸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類似劉生這樣,對生產經營趨於謹慎,而把資金短期拆出來的企業,在珠三角某些城市為數不少。長期研究廣東經濟的中山大學教授林江也透露,周邊就有不少朋友個人資金在通脹預期、缺乏投資渠道等因素影響下,把錢拆給貸款公司或者熟人。
「或許也不難理解,4月份居民存款減少4,678億元。因為這期間,股市下挫,成交相對低迷,而房地產依然在調控中,成交也已非常清淡。而4月份,黃金、白銀、銅也都下跌」。林江分析指出,從銀行搬出的存款,有相當部分是投向了民間信貸等「影子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