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金融產品部執行董事 雷裕武
筆者在投資講座上經常被問及一個有趣的問題:投機與投資有何分別?到底投資股票跟其相關產品如窩輪或股票衍生產品(ELI),又如何劃分界線?
要解答這些問題,先要對投機與投資有多點認識和了解,坊間不少傳統智慧有點似是而非。例如,有說買股票是投資行為,一旦沾手窩輪便屬投機炒賣;買藍籌股是投資行為,而二三線股則算為投機行為;在風險回報方面,投機活動帶來的風險回報均遠高於相對的投資活動,坊間也有將投機與投資的概念和投資期長短相提並論。
簡單來說,投機買賣涉及的投資期一般較短,可能純粹以市場傳言作炒賣,這類產品一般未有實質業績支持,未必可作中長線持有。真正的投資產品則多有實質業績支持及持續增長,即使價格出現短期波動,也不會影響其投資價值。我們是否就是這麼簡單地為兩者定界限?
事實上,投機與投資可能只是一線之差,如何訂定這界線則因人而異,即如不少人把所有認股證投資買賣標籤為投機工具,只適合作槓桿炒賣,然而,若運用得宜,認股證也可成為重要而有效的投資理財,甚至減低持貨風險的工具。
一般而言,投機活動包含賭博性質,例如炒賣細價消息股,或一些接近到期的末日輪,期望在短時間透過股價的大幅波動中獲利。筆者認為,倘若投資者對所參與的投資項目一知半解,取勝把握純粹依靠運氣或貼士,則大抵可視為投機活動;相反,若投資者在投資前清楚了解該投資項目的細節以及相關條款,亦清楚所採用的投資策略及風險因素,最重要對於自身能夠承擔的風險程度也有認識,則屬於投資類別。
筆者認為,投機與投資的分別,主要取決於產品性質及個人的投資取向:同時,投資者入市的動機,以及持貨過程的心態,才是「投資」或「投機」的真正分界線。
筆者並不贊同投資者盲目地參與投機活動,因為當中涉及的投資風險委實不低,也非一般散戶投資者所能駕馭。筆者認識部分特別鍾情買賣1仙窩輪的投資者,購入原因不外乎覺得,只要窩輪價格上升一個價位,已相等於10%的升幅,值博比率相當不俗,部分甚至押下重注。然而,要留意的是,這些窩輪一般屬極度價外狀態,換言之,它們已沒有任何內在價值,剩下的價值全屬時間值,受到價值逐日流逝的影響。投資者購入此類窩輪,就好比用錢買入一個極難實現的希望,只算得上是投機,怎也談不上投資行為。
說到底,筆者相信一般人的投資組合多以「投資」性質的產品為主,全數作「投機」炒賣的只佔少數。倘若投資者在考慮自己能承擔的風險後,決定加入部分投機性產品,以提升整體潛在回報,建議必須留意注碼,以免因小失大,拖垮整體組合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