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央行前副行長朱民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房廈
中國央行前副行長朱民昨日(26日)正式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職位,成為IMF自1944年成立以來躋身最高管理層的首位中國人。評論普遍認為,中國不斷提高的國際影響力、IMF自身改革的訴求、以及朱民個人的經歷和背景,均是IMF做此選擇的原因。不過,不能將此任命簡單理解為中國話語權的提升。實際上,中國在IMF中話語權的實質性提升,最終仍有賴於中國經濟實力的進一步提升。
這是IMF首次打破管理層「一正三副」的模式,特為朱民增設的第四個副總裁職位。他將配合新任總裁拉加德,推進如今已是「箭在弦上」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工作。IMF選擇朱民的首要原因,相信在於中國本身的國際影響力的逐步提高,這是IMF對中國實力的認可。預計朱民就任之後,將通過實際工作,進一步加深此種認可。譬如,在議題設置方面,IMF需就更多中國的訴求與立場進行考慮,不符合中國立場、甚至觸動中國底線的議題,被「斃」的概率將更大。
新興經濟體 對朱民寄厚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本月14日表示,朱民擔任IMF副總裁,體現了IMF在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的重大進步。孟加拉國中央銀行行長拉赫曼(Atiur Rahman)亦就此指出,朱民就任IMF副總裁,將「從這一最佳位置來理解包括孟加拉國在內的眾多新興經濟體的期望與挑戰。他也能夠反映出亞洲經濟體的特殊需求」,這反映了新興經濟體對朱民充當自身「代言人」的訴求。
雖然現時IMF出現首位中國籍副總裁的消息確令人鼓舞。然而,就此認定此次任命對新興經濟體有切實好處,為時尚早。中國在IMF中話語權的實質性提升,最終仍有賴於IMF自身的改革以及中國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