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富雄慨嘆,看到自己廠辛苦培訓的技術員工如走馬燈般成為競爭對手的技術骨幹,深感無奈。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攝
15年前,只有初中學歷的林富雄北上深圳開廠,生產塑膠配件,年收入最高時達千萬港元。詎料2008年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捲走了林富雄公司逾半的收入。而今時過境未遷,3年來,公司收入仍只及高峰時的一半,每年500至600萬港幣的收入,利潤率不足5%。「除去工人工資和其他成本外,工廠一年所賺只夠一家人開銷」。但最令他感到心灰意冷的是,多年來辛苦培養的人才最後卻為對手輸送「彈藥」,或者直接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難怪林富雄經常感慨:「製造業不容易做。」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林富雄早年喪父,10多歲已在大哥的玩具廠工作,只管飯吃,沒有薪水,但他十分努力和勤奮,常赴香港書店和圖書館學習和鑽研塑膠和五金配件的知識,如模具加工和注塑等技術。久經時日,他成為一名五金塑膠配件技術研發人員。1996年,他赴內地開辦五金塑膠配件廠,研發和生產打印機和玩具等配件。但由於資金不足,他只得將工廠當作哥哥玩具工廠的一個部門進行運作。經過4年的打拚,2000年,他終於獨自設立合益配件有限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他將工廠搬遷至東莞。
高峰賺千萬 近年利跌半
林富雄說,公司採用香港接單,東莞負責研發和生產的運作模式,在2000年至2005年,業務快速發展,工廠每年的銷售收入從400至500萬港元升至2005年高峰期的1000萬港元。但由於塑膠配件技術門檻並不太高,吸引了許多企業加入競爭,加上業內培養出來的一批能幹技術員紛紛自立門戶,令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他們公司的銷售收入因而逐步下滑,尤其是2008年9月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公司帶來極大的衝擊,即便危機爆發已近3年,公司的年銷售收入仍只及高峰時的一半,員工亦由高峰時的180人,減至現在的60人,減幅達6成。
材料工資升 應對勞工荒
近年,公司生意一蹶不振,林富雄認為,主要是受原材料、工資上升,人民幣升值和勞工荒等影響。他說,以前一個家庭有兩三個孩子,現在只有一個孩子,打工的人越來越少。為應對勞工荒,他一邊給員工加工資,一邊加大投資提高自動化設備。目前,他們工廠大部分注塑機、模具加工機和機床等已實現無人操作。而為了吸引工人,目前他們普工包括加班在內,月工資有2,000元,而技術工人工資平均在3,000元。因公司在香港接單,客戶以港幣結算,但採購原材料和工人工資卻以人民幣支付,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令其收入打了8.3折。
培訓成人才 過檔自立戶
公司近年面對的另一困擾是人才流失問題。他說,一些優秀技工經悉心培訓後,部分人會自立門戶或與人合作開辦同樣的工廠,研發製造塑膠配件,其中有6、7人現已成為他的重要競爭對手。有的員工則跳槽到競爭對手公司。他說,無論怎麼用心培訓技術員工,他們學會了就跳槽到更高薪的工廠,培訓了多少跑多少。哪怕在培訓期間就給這些員工加工資,一些表現良好的員工待其技術熟練後工資已加1倍,但是仍留不住他們。員工跳槽時不用支付培訓費,即便簽了合同也無用,不然他們設法搗蛋,只得放他們走。
研發耗資源 技術頻外洩
還有,就是創新技術容易外洩,遭競爭對手模仿。他稱,要研發一種塑膠配件的製造技術和工藝,研發人員往往要花很長時間,公司也需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現今通訊發達,手機也能上網,新產品很容易被員工利用手機拍照,再經網上傳給競爭對手,對公司新產品銷售帶來很大的衝擊。在談到為何不註冊專利時,他表示,因塑膠配件產品太普遍,註冊易透露產品技術秘密,以及註冊手續繁瑣,他便放棄了專利註冊。
林富雄慨嘆,目前公司一年的利潤率不到5%,也就幾十萬港幣,僅夠維持一家人一年的生活開銷。15年來,他最大感受是各種成本不斷上升,工廠生存環境日益艱難,對辦廠已沒有多少信心。他稱,只要他兒子同意關閉工廠,他隨時將工廠轉手或關門歇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