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徐立之表示:「香港大學的定位不是香港一所國際知名大學,而是中國一所知名的重點大學。」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掌舵老臣校友親述春秋變遷 盼配合國家發展
香港大學踏入一百周年,翻開這所名牌老校的歷史新一頁,作為本港第一所大學,港大一直在本港的教育發展擔任極重要的角色。在連串的慶祝活動舉行之際,本報邀得港大校長徐立之概述如何帶領港大跨越百載再下一城、與港大結緣40多年的校長資深顧問程介明述說該校與社會間的變遷,以及兩代港大之子─高永文醫生與兒子細說與大學之情。百年華誕,港大掌舵人、老臣子及學生校友,一同細說與港大之道,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子瑩
1911年成立的港大,在隨後的1912年迎來首屆學生;至2012年,則有「334」第一批學生。港大百周年,與香港教育發展一同進入新里程。02年上任校長的徐立之將帶領港大跨越百周年,作為這個關鍵時刻的掌舵人,他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稱,百周年正是去反省教學發展的時候,除要鞏固現有根基,如硬件及軟實力包括經費,教員亦要加強培養。
廣聘年輕學者 增注活力朝氣
作為百年老校,根基已穩實,但最需要的仍是朝氣,「我們100年了,是否一定要請好有名氣的(教授)坐鎮?反而我們更需要年輕的、可以接棒的」。港大近年因應「334」新招聘的都是年輕學者,有活力、有朝氣。徐立之認為,從他們身上看到學術發展的動力,也看到大學的將來。他期望未來團結全校,集合力量,「每名教授都光芒四射,只要集中、同心協力,可以成為更強更大的鐳射光」。
大學發展需要資金支持,徐立之笑言:「籌款成為我日常生活常要思考的事情。」他形容,大學工作主要有「兩項半」,其中教學研究及行政已有不同的部門負責,餘下「半項」的籌款,便是他的重要任務。早前他翻閱港大校史,不忘從中「取經」,參考不同年代的校長如何解決財政困難,「例如二戰後,港大復校需要資源,當時政府卻未有表示,校長便要採取主動,直接向政府開口要錢」。
沙士緝兇壓力小 人事問題最苦惱
回想過去9年,徐立之認為,03年的SARS可算是最難捱及最難忘的一役,當年港大協助追蹤疫症元兇及傳播途徑,徐立之均有直接參與。他自言,覺得為世界做點事,並且為同袍感驕傲。不過他笑言,處理大事件時總有好同伴與他一同努力解決,反而壓力不大,「但一些小問題要我一個人處理,便最苦惱了」。他舉例說,考慮人事問題如是否聘請一個人,有時便會令他難以入眠。
踏入第二個100年,徐立之表示,港大將來的發展以至香港教育將來的發展,都要跟國家的發展結合,年輕人也需要有更闊的願景,「香港大學的定位不單是香港一所國際知名大學,而是中國一所知名的重點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