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偉良(右一)希望可透過計劃幫助有問題的青少年。 香港文匯報記者聶曉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香港的外展服務已有數十年歷史,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社工即使到球場、公園找「邊青」也未必具效益。社署透過獎券基金撥款約1,700萬元予3間非政府機構,由本月起各自推行1個網上青年外展試驗計劃,為期3年,並同步進行一項獨立評估研究,希望透過互聯網接觸「邊青」或「隱青」,適時介入及提供支援服務。社署預期,3間機構3年內透過「網談」解決大部分「邊青」的問題,約400名青少年需要接受深入輔導。
每間撥520萬增聘人手
社署在19宗申請中,經評審後委託明愛、小童群益會及青協營辦該個試驗計劃,每間獲520萬元撥款增聘人手及添置器材。社署高級社會工作主任林婉婷表示,署方另外斥資逾百萬元邀請各大專院校或研究機構提交建議書,以評估服務的模式及介入手法的成效,並就網上輔導提出建議,預計10月正式展開研究。
明愛網上青年外展試驗計劃督導主任陳偉良指出,青少年遇到問題後,未必願意當面告訴別人,但卻喜歡在網上與別人分享,甚至連濫藥被捕或受欺凌等的事情,都透過網誌或討論區與人傾訴。陳偉良說:「討論區上一些回應的帖子,未必能解決到當事人的問題,我們會第一時間提供正確的資訊,再留下電郵及MSN的聯絡方法,期望每10個當中,有1個可作進一步網絡交談。」
搜尋高危帖子深入輔導
陳偉良表示,如對方主動交談的話,社工會表露身份,並展開深入輔導,解除即時危機,長遠則會建立互信,讓他們接受進一步服務,目的是引導他們重返社區。他指出,明愛由1名有多年外展經驗的社工,帶領3名透過撥款增聘的社工一同負責計劃,首先在搜尋器輸入關鍵字,例如濫藥問題,則會以「K仔」、「辛苦」、「想死」等字眼,一次過搜尋出香港主要討論區的相關帖子,再識別潛在高危帖子。
明愛在計劃展開首兩星期,已辨識120個有潛在危機的帖子,跟進當中100個,其中45個有回覆,包括跟進15名青年,與當中2人通電。在已回覆的個案當中,38%涉及戀愛及人際關係,其次是欺凌問題,佔16%。陳偉良表示,未來會與理工大學合作設計情緒指標工具,冀能更有效地在網上識別有問題青少年,並會與中大合作辦網上評估工具,讓青少年可在網上自行評估自己的狀況,是否需要求助。
成功令援交妹重踏正軌
年約20歲的Cookie,早前為了「搵快錢」而在夜總會工作,並同時參與援交活動。有次在討論區「搵客」時,認識了明愛一名外展社工。在悉心輔導下,該名社工取得Cookie的信任,更成功令Cookie脫離色情事業,目前擔任文職工作。Cookie說:「原本已想脫離行業,亦曾想過死,是社工鼓勵我,相信我可以重過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