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藝賢醫生。香港文匯報記者林曉晴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林曉晴) 心臟病高踞香港第2號殺手,衛生署數據顯示,去年有約2,000人死於心肌梗塞。有調查發現,92%受訪市民有至少一項導致心肌梗塞的高危因素,例如過重、缺乏運動及血脂失調等;但53%受訪者患至少一項「高危」疾病卻不自知,包括高血壓、血脂不正常及糖尿病。調查亦顯示,心臟病已向年輕人「埋手」,醫生建議市民改善生活習慣,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減低罹患心臟病風險。
健康計劃「心臟健康列車」於本月13日至21日,為994名年齡介乎20至80歲的市民進行身體檢查,結果發現,有81%受訪者指自己並沒有患「高危」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但經身體檢查後,發現53%人至少患有一項「高危」疾病而不自知,反映市民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號。另外,整體有92%受訪者有至少一項導致心肌梗塞的高危因素,當中「缺乏運動」及「過重」的受訪者分別佔52%及45%。
患者年輕化情況堪憂
調查亦顯示,心臟病患者或有年輕化趨勢,於20至30歲受訪者當中,35%人患有至少一項「高危」疾病而不自知。
身兼「心臟健康列車」召集人的瑪嘉烈醫院心臟復康服務聯席總監陳藝賢醫生指出,根據臨床經驗,5年前該組別,平均每20人只有1人患心肌梗塞,但至今比例已增加至每10人有1人患心肌梗塞,情況令人憂慮。
陳藝賢強調,許多高危因素,如缺乏運動、不當的飲食習慣及過重等,都可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改善,建議市民應多做運動,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及呼籲年過30歲人士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