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右)昨表示,港人普遍抱著「有錢不投資就是蠢」的觀念,但又因為無「儲備金」,投資虧蝕時便需借貸還債。左為石丹理。香港文匯報記者鄭佩琪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佩琪)港人向來熱衷投資活動,但未必人人有錢賺,更會因投資影響情緒以至社交生活。明愛向晴軒的調查顯示,逾半受訪的雷曼投資者否認眼光差,96%人認為「損手」是被誤導所致,比例遠高於其他「損手」的投資者。70%雷曼投資者逃避前往銀行或接觸與投資有關的人物。向晴軒提醒港人應分散投資,且要有儲蓄「傍身」,避免投資失利時「一鋪清袋」而陷入財困。另外,近期歐美投資市場波動,殃及香港股市,料最快明年爆「求助潮」。
明愛向晴軒聯同理工大學應用社科系於去年3月至今年5月間,訪問253位遭金融海嘯「波及」而導致財政困難的市民,當中99人是雷曼苦主,其餘則是借貸投資失利的投資者。結果顯示,整體受訪者中,有21%稱損失金額達100萬元或以上,損失40萬元至90萬元佔39%。有35%受訪者不認同「先儲錢,後投資」的理財觀念;68%認同扣除必須開支後,才把餘錢用於投資。
77%投資者無儲半年應急錢
調查並比較兩類受訪投資者的數據,發現一般投資者中,77%受訪者沒有儲備應付未來6個月開支的「應急錢」。兩類受訪者普遍出現憤怒、無助、焦慮等情緒困擾狀況,有個案是半年內不敢踏足銀行,有84%雷曼苦主稱對其他人失去信心,有70%稱會逃避接觸與投資有關的地方或人物。借貸投資失利的受訪者中,有61%稱很自責。
投資失利的原因方面,兩類受訪者的答案呈極端,54%雷曼苦主不認同是眼光及分析能力不足;借貸投資的受訪者則有53%認為是眼光及分析不準招致損失。向晴軒「深入財困計劃」督導主任郭志英昨表示,港人普遍抱著「有錢不投資就是蠢」的觀念,「有個案做銀行定期,都被人說蠢」。但又因為無「儲備金」,投資虧蝕時便需借貸還債。
專家:港人傾向有錢就投資
理大應用社科系教授石丹理表示,調查反映港人「有錢就投資」的傾向,本港通脹高企,部分市民為「追通脹」,或會透過投資「開源」。郭志英也說,通脹持續上升,普遍市民的薪酬卻沒有上調。她提醒市民,應採用分散投資方式,減低虧損風險;港府應規管銀行及證券公司等;另外,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隨時日轉變,投資機構應定期為客戶作風險評估。
郭志英指出,部分經歷金融海嘯的求助者,投資態度已變得謹慎,「選擇長線投資,買大藍籌、風險較低的產品。」近期歐美投資市場波動,連帶影響本港市場。郭志英表示,求助個案暫時未有明顯上升,出現虧蝕的投資者,仍未到「山窮水盡」地步,料求助個案明年始會陸續浮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