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專欄撰稿人 顧蔚
新加坡國有投資機構淡馬錫買賣中國建設銀行的手法可能有點聰明過頭了。它正在購買美國銀行所持10%建行股份的一部分,買價比不到兩個月前其拋售建行股票時低了21%,此舉在財務上堪稱巧妙。但這種短期的投機取巧,可能會損害淡馬錫的長期投資者聲譽。
從戰術上看,淡馬錫前次拋售建行股份與這次重新入股,時機選擇都很精明。在美銀所持建行股票於8月29日解除禁售前,淡馬錫在7月減持了建行和另一家中資銀行的股份。由於美銀面臨鞏固財務狀況的壓力,淡馬錫現在購買美銀所持部分建行股份的出價,比建行周一市場價低了11%,而後者本身又比淡馬錫上次拋售建行股份的價錢低出11%。假若淡馬錫全部買回7月時以12億美元拋出的15億股建行股票,則可從中獲利2.5億美元。
美國銀行可能不滿付出大幅折價,但它也是自食其果。2008年美銀行使認股權以遠低於市價的水平購得196億股建行股票,本被規定在2011年前不得出售。但數月後美銀就出售持股,大賺73億美元。據知情人士透露,此舉惹惱了中國政府當局。
出於同樣的原因,中國政府也難以對淡馬錫滿意。淡馬錫的一個問題是,它的做法讓人感覺,在美銀可能因為資金所迫拋售建行的前夕,它的大舉減持給建行股價造成了壓力。再者淡馬錫已坐擁豐厚現金,據標準普爾數據,截至2010年3月底該機構所持現金高達約330億美元,並沒有售股套現的需求。
淡馬錫作為長線被動投資者的名望,協助其在中國贏得多筆獲利豐厚的交易。它是最早參股中國「四大行」的外資機構之一。在其快速買賣建行股票之前,中國國內就有看法稱,所謂的外國戰略投資者的做法其實更像是一群投機客。淡馬錫可能已在中國引起不滿,這或許會妨礙其在審批相對主觀的中國市場達成其他交易。
當然,在中國下次需要現金時,會發現很難拒絕淡馬錫所持現金的誘惑。但誰也不能打保票,淡馬錫這次獲得短期財務收益,不會付出長遠戰略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