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時下年輕人大多不接受「裸婚」。 資料圖片
王大慶
拍拖多年的大外甥終於要結婚了,我這個老舅自然為他歡喜,撮合老姐將婚禮辦得隆重些。老姐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又是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工作單位有體面,父母又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婚禮辦得奢華些臉上也有光。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的婚禮也特別重視。我曾出席過一位朋友兒子的婚禮,其場面之大令我咋舌。這位朋友是位私營業主,在城裡的五星級大酒店張燈結綵擺了100多桌,每桌的菜餚、煙、酒都是高檔的,不下於4,000元一桌,僅婚禮現場佈置、請省台主持人、歌舞團就花了20多萬,整個婚禮費用高達80多萬元。事後我問這位朋友,幹嘛花這麼多錢為孩子舉辦婚禮?他一臉莊重地說:「我掙錢就是為了兒子,在他一生只有一次的婚禮上多花幾個錢,面子上風風光光,他一輩子也忘不了。」這位朋友的婚禮觀有一定代表性,是啊!一生只有一次的大事怎能不辦得風光一些呢!
就在我策劃搞一個婚禮專題片準備為大外甥隆重的婚禮添光彩時,老姐從無錫打來了電話,告訴我經雙方家庭協商決定不辦婚禮,小兩口兒選個日子領個結婚證就行了。這讓我大大出乎意料,一個人一生的大事怎能這樣草率行事呢?忙問這是小兩口的意見還是你們的想法?老姐說,是小兩口的一致意見,剛開始雙方父母也認為太過於簡單,後來是小兩口兒說服了他們。小兩口兒說,他們從上大學時就相識了,互相看中的是人,而不是對方的家庭,雖然雙方家庭都有這個能力為他們舉辦隆重的婚禮,但他們認為用這種節儉的婚姻方式可以證明自己愛情的純粹。因為婚姻幸不幸福,跟結婚的儀式隆不隆重沒關係,關鍵還是看人。如果人合適,不擺酒席,不度蜜月,不拍婚紗照,都可以。最重要是兩個人心在一起,兩個人開心就行了。
想想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當初結婚不都是「裸婚」嗎? 我和妻子結婚於改革開放初期。當時我們剛參加工作不久,手頭積蓄有限,家庭經濟條件也差,無力資助我們,於是就追求時尚簡約的旅遊結婚。我們這種旅遊結婚說白了就是到上海看看,順便購買一些結婚用品,因為上海一直是我們嚮往的大城市。說出來不怕人笑話,我和愛人當時結婚都是穿的往年春節才拿出來穿一回的「年服」。來上海旅遊結婚,原來想買套合身的新衣服,可選了幾件心儀的衣服都要上海工業券。在上海我們舉目無親,到哪兒去找工業券?只得悻悻離去。
沒有結婚戒指,沒有拍結婚照,更沒有擺酒席……我和妻子的結婚只是去了三天上海,然而我倆心相印手相牽已度過了銀婚。許多的記憶早已隨風而去,唯獨那年秋天去上海旅遊結婚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那南京路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觀夜景的甜蜜和歡樂依然常住心中。
當然,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是沒有經濟條件而「裸婚」的,這與現在有些年輕人「裸婚」的觀念有所不同,但其追求白頭偕老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然而現實生活中,像大外甥小兩口這種「裸婚」觀太少了,外甥小兩口都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所謂的婚房只是60多平方的租房。真正是無房、無車、無婚禮、無婚戒的「裸婚」一族了。他們說只要兩顆心在一起就行了,以後有了經濟能力再買房買車等也不遲。他們認為裸婚不僅減輕自己和家庭財力和人力負擔,還是一種愛的昇華,拋開物質和世俗的負累,回歸愛情本身,才能體現幸福的實質。
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些女孩子,找男朋友的前提條件就是有房、有車、有存款。我看過不少電視相親節目,親眼目睹過一些女孩現場當著那麼多觀眾的面連珠炮地詢問男孩:「你能為我買多大的鑽石戒指?你新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你送我上班的轎車是甚麼型號的?……」對於這種重物質輕感情的詢問,大多男孩是避而不答。就是再美的美女,抱著這種物質觀找對象,也絕少有男孩牽她的手的。還有些女孩,與男孩才相識沒幾天,就開始討論到哪裡去拍檔次高的婚紗照,舉辦婚禮時用多少輛小轎車,去哪家豪華飯店訂多少桌。更有些女方家庭,舉辦婚禮時獅子大開口,向男方要彩禮,不是10萬就是8萬,全然不考慮對方及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致使有些新人剛結婚就負債纍纍,這背負的壓力有多大?同樣也使雙方家庭不堪重負。這喜慶的婚禮不成了以後的「大包袱」嗎?
誠然,我們並不是一味提倡「裸婚」,畢竟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經濟條件也在不斷提高,更何況結婚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辦得體面些也無不妥,只是有多大的力量辦多大的事,不切實際地跟在人家後面效仿和攀比,到最後吃苦的還是自己。
再說,奢華的婚禮就一定有意義嗎?豪華成隊的接婚車離去,高檔的婚禮盛宴散去,留下的還是平淡無奇。古往今來,結婚的內容都是一樣,唯一變化的就是形式,既然是形式,舉辦得有意義尤為重要。什麼樣的婚禮是有意義的?倒是每一對新人及其雙方家庭要認真考慮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