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廖炳惠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孫詠珊
在過去日據時代的台灣歷史中,大眾都聚焦在人民悲慘的生活或受壓迫者的心聲吶喊中。然而,廖炳惠教授一連四場的文化講座都共同把重點放在「連結」二字上,如「靈修與電子業:橫跨太平洋的科技新貴」的講座中,廖教授從兩種看似不大相容的角度結合研究並分析出「性靈事業與電子製造業相輔相成蔚成風潮」的結論。在「殖民地與天氣」的講座中,廖教授點出台灣的天氣與山川景觀與殖民現代性密切連結。「原音重現:一九三零年代的台灣流行音樂」這講座則把當時的政治環境、社會民生與台灣的音樂、舞蹈、愛情與時尚史結合,並完整呈現當時的整體面貌。
廖炳惠教授為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台灣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台灣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處處長等職,現任為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川流台灣研究講座教授。研究領域包括音樂與文化、比較文學、旅行理論、飲食文化、後殖民論述等。廖教授將藉此紀錄片講解並分析台灣一九三零年代音樂及文化的發展及歷史。
《Viva Tonal─跳舞時代》
《Viva Tonal─跳舞時代》為於二零零三年製作發行的台灣電影紀錄片,製作人為郭珍弟及簡偉斯。電影名的「Viva Tonal」是拉丁文,華文翻譯為「原音重現」,意思是把它最原始的聲音呈現出來。此片以原音重現的架構去追溯台灣三十年代流行音樂的歷史與發展,片中用了珍貴原版的唱片原音重現當時充滿創新與夢想的時代風情。「跳舞時代」亦是一九三三年台灣發行的第一首台語流行歌曲的歌名,由鄧雨賢作曲、陳君玉作詞,為當時的紅歌星純純所演唱。片子一開始是一根唱針,放入古老的留聲機裡,搖了搖,它就開始發出沙沙的歌聲,唱著:
阮是文明女,東西南北自由志,逍遙佮自在,世事如何阮不知,阮只知文明時代,社交愛公開,男女雙雙,排作一排,跳道樂道我上蓋愛……
影片接著出現一段很舊的片段,一群年輕的男女,大概是一起去郊遊,女的穿著時髦,男的西裝筆挺,充滿了年輕人的活力,女士還有結伴抽煙、跳舞……非常「前衛」。
緣分 台語歌曲的海外發展
說來是緣分一場,台灣本土音樂之美竟是由一位於台灣成長的日本人所開拓揚聲。某天,這位日本人在街頭看到有人彈奏胡琴,突然聽到的北管跟南管音樂讓他覺得很驚奇。這位年輕人長大後成為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駐台灣的代理人,他覺得這類音樂會有市場,所以開始積極向世界推動台灣的本土音樂。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olumbia)跟勝利唱片公司合作推出貼有「原音重現」的音樂標籤,那是他們第一次嘗試用比較立體的麥克風錄音,首張標榜「原音重現」的唱片在美國推出時轟動一時。然而,短短幾年間,「原音重現」這音樂標籤在美國因其後所出的新標籤及技術所取代而變得不再熱門。原音重現這標籤反而是於一九三三到一九三八這六年內在台灣一枝獨秀,而且主要發行的內容都是針對由本地的音樂人作曲、歌唱的台灣流行歌曲,然後行銷到中國的沿海地區以及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在閩南的這種移民地區裡面形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影響。
可惜的是,台語歌曲在一九四零年代漸漸沒有市場,一來是因為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台語歌曲的產量逐漸減少,最後更完全被日本軍歌取代。另外,早期的廈門及馬來西亞有很多居民都是以台語為母語,所以那時台語歌曲的市場很興旺。但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間因戰事的關係,陸面有戰爭、轟炸,運送唱片的船隻隨時被炸翻,風險成本也就大大的提高,所以唱片沒法銷售到南洋或太平洋去。同時,唱片公司亦發覺這門生意利潤不高,也就不再作這方面的投資了,因此,「原音重現」這唱片標籤亦於四零年代漸趨式微。
電影所產生的迴響
這電影在台灣上市後有幾種不一樣的評論聲音,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比較帶批評性,政大的郭力忻教授認為這部電影美化了殖民統治,電影光以跳舞跟流行音樂的律動呈現出上層階級,卻忽略一般老百姓所遭受的鎮壓或者是日本殖民底下的種種痛苦經驗。而第二種評論是以邱貴芬教授為最,她曾寫過一篇文章,當中提到台灣的紀錄片從有關蘭嶼到音樂史、文化史相當深入的詮釋,她認為這電影是以台語來發聲,實際上是讓遭到壓抑的族群,也就是閩南族群,透過這樣一個紀錄片得以在國語做為一個殖民跟主流語言之下,壓抑到我們的母語這種環境之下另一種抗議的表現方式。第三種是由美國聖母大學的林麗君教授所提出,她認為在這兩種正面跟負面的兩種批評間,我們該以一種比較都會文化跟國際觀的立場看女性怎樣在現代跟殖民的過程之中去呈現她們的聲音。
音樂與科技的連結
這紀錄片裡面一直扣緊著唱片跟留聲機,這種新科技以及音樂傳播的方式、媒介產生出某種文化史上面的意義,因為留聲機的發展讓台灣文化跟世界產生一種交流,這倒是廖教授覺得幾個評論都比較少觸及的層面。留聲機讓台灣人跟外面的世界有日常交流,因為把留聲機搬到家裡面來之後不只是個人、甚至於家庭鄰居、整個社群,都會透過留聲機跟自己家鄉的音樂所發展出來的唱片,或者是外地的種種流行音樂透過唱片的播放以及收音機上面整個的流傳而能夠跟各界產生交流。
此外,哥倫比亞公司作為一個美國非常重要的唱片公司,從十九世紀末一直開始發展到了一九二六年左右,透過新的電子技術發展出來原音重現日新月異的音響技術。每個時代在科技上的發展都讓唱片公司能夠對世界提出特殊的國際地位,也就是國家文化、國家音樂怎麼樣透過他的唱片技術跟他的標籤呈現出其獨特的國家文化、風格與驕傲。特別是以哥倫比亞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美國科技跟音樂史的成就來講,其背後跟美國發展自己的本土音樂,特別像爵士或者是美國的古典音樂,乃至於吸收很多猶太跟一些反對納粹的這些音樂家,因為哥倫比亞早期透過譬如像托斯卡尼尼,或者是美國本地的一些重要的音樂家的作品來向世界發聲,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就像荷里活電影一樣,都是美國一個重要的文化標籤。
結語
這部紀錄片有很多豐富而多元化的表現,如何欣賞這部紀錄片大家的觀點以及他們各種不一樣的立場,正可以看出歷史在每人身上都有不一樣的詮釋方式與理解。台灣的民俗音樂跟通俗音樂就是在這樣一個世界潮流底下成長、茁壯。
(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