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羊璧
十月五日,農曆是九月初九,重九,登高。
重九登高有故事,大家都知道。
這個故事發生在東漢時候。當時有個費長房,曾隨一位採藥翁入山修道,沒有成仙,但歸來的時候,採藥翁贈給他一根手杖,又給他一張符,說:「以此主地上鬼神。」費長房是不是學了那麼大的神通,不知道,不過多少是學得了許多難得的手段,能夠醫療許多疾病。
河南汝南有位桓景,隨他學習。九月裡有一天,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汝南當有大災厄,急令家人縫囊盛茱萸繫臂上,登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桓景照做了,九月九日那天舉家登高,插茱萸。從山上回來,發現雞犬羊一時都暴死了,確實是出了什麼禍事。登高插茱萸果然可以避了這一厄。
《唐詩三百首》中,王維有一首絕句,很多人都會誦,寫的就是重九登高:「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題目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知唐代人們也是不忘在九月九日登高的。
茱萸,大致是一種辟邪氣的植物。中藥主要是用植物入藥。神農嚐百草,就開始了以草木治病的實踐,也開闢了中醫的道路。重九與採藥翁的故事,在這個方面,還可以聯繫到中醫藥的發展哩。
說到登高,在香港是平常事。
香港多山,港島本身就是山城,許多街道在高處、半山,居民平日就天天在登高。香港人最常見的運動是「行山」,到處有山可行。我的住處在一條後街,進入後街的街口有一條分岔徑,就是一條山道,走上去就是行山了。我在窗口能望見那條山道,不時有人在那裡行山。
不過,也許因為行山是常事,倒似乎很少聽到人們說重九登高去。重九登高的人可能還是不少,不過都是輕輕鬆鬆他了。未必帶甚麼菊花酒,插茱萸。
桓景的故事說,當他舉家登高的時候,山下的雞犬羊暴死了許多。照這情形看,應該是發生了甚麼瘟疫等傳染病。如果是,那麼山上、郊外,空氣清新,應該是可以避厄的。
菊花,現在人們仍常飲。以前上茶樓,可以叫「菊普」,就是菊花與普洱茶混合在一起泡。我有位老朋友,就喜歡飲這樣的茶,有時他自己帶了菊花上茶樓。悠然飲菊花,多少也保留一點古意與情趣。不知道他現在還帶不帶菊花上茶樓。菊花是清涼一類,隨時飲,總有些好處的,味道也甘清。
至於茱萸,我就不知香港有沒有了,不知是甚麼樣子。飲茶時,提起來,幾個朋友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都記不起家裡有插茱萸的習俗,看來這個很有雅意的習俗,在香港是在褪色了。這有點可惜,這一類民間習俗,多保存一些好,這是我們先輩人生活方式的一面,可以看到以往民俗的影子。
說到中國的傳統醫學,是中醫,用藥雖有多種物質,但採用草本的種類,數量最多。中藥的一大特點是可以慢慢飲,慢慢起作用,所以很能治慢性病。到底現在還用不用茱萸?我真想到中藥店去問一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