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坐吃山空 糧食儲備成隱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全球糧食價格上升,許多人「買不起」食物。

 全球經濟衰退,糧食儲備亦拉起警報。糧食短缺,看似天方夜譚,尤其生活在香港這個富裕城市,因為糧食不足、饑餓而死彷彿是一件可笑的事。然而糧食存庫下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世界銀行發出警告,指食品價格上升導致全球糧食儲備下滑,各國必需提高警覺。糧食價格波動影響國家發展,引致社會動盪,各國憂心忡忡。然而香港人欠缺危機意識,始終認為糧食問題與自身關係不大,但香港食物來源以入口為主,糧食緊絀雖然短期內對香港並沒有太大影響,食物價格上漲亦不至於令港人「買不起」食物,然而長遠來說香港亦不能獨善其身,畢竟在地球村裡沒有人可以倖免於難。

 ■文:文匯報記者伍麗微 圖:資料圖片

 剛過去的星期日(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今年的主題是「糧食價格──走出危機,實現穩定」(Food prices--from crisis to stability)。據世界銀行統計,2010至11年期間,糧食價格大幅上漲,近七千萬人陷入極端貧困。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聯合國借「世界糧食日」呼籲人們關注貧困人士,以減輕因糧食價格上漲而對弱勢群體造成的影響。

糧食存量拉起警報

 世界糧食生產與人口密度分布並不平均,全世界2/3的人口居住在糧食不足地區,半數以上國家糧食不能自給自足。現時世界上的農作物以小麥、水稻及玉米為主,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是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等地,但中國、俄羅斯的人口亦是世界之冠,糧食生產雖然高,但大多用以自給自足,所以主要糧食出口國以美國、加拿大、法國、澳洲、阿根廷為主,其中美國出口量佔世界糧食總出口一半。

 糧食不足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剛果、索馬里、布隆迪、厄利垂亞等非洲國家的情況最為嚴重,這些地方受氣候影響,十分乾旱,人民極度貧困,而且基建不足導致生產力偏低。今年東非地區遭遇60年來最大的旱災,降雨量嚴重失衡,索馬里有2/3地區降雨量偏低,農作物失收、糧價高漲導致糧食供不應求,如今非洲吉布提、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4國共有1240萬人急需食品援助,其中索馬里的形勢最為嚴峻。如果未來4個月內仍未獲得相應援助,至少有75萬民眾面臨死亡的威脅。

 饑荒人口持續增加之餘,糧食存量卻一直下降,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全球糧食庫存量已滑落至30年來新低,存量下降導致食品價格不斷上升。

「買不起」食物

 世界銀行指世界食品價格在過去一年上漲了29%,糧價上揚對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影響最深的是貧窮人口。他們將80%的收入花在食物上,但依然不能擺脫饑荒,不能突破環境所限。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全球糧食生產理應可以養活所有人,然而現今有超過10億人不能填飽肚子,即每7個人便有1個人挨餓,各國領導人應互相合作,努力解決問題。食品價格上升的主因源於頻繁的自然災害,2010年,旱災、大火使俄羅斯的小麥生產減少20%,佔全球小麥總輸出1.6%,而中國、巴基斯坦、澳洲等國亦發生水災,摧毀不少農作物,糧食問題日益嚴峻。

 此外,聯合國糧農組織亦指出糧食價格上升與提煉生物燃料不無關係,在美國,超過50%的玉米用作提煉生物燃料,玉米供不應求,價格不斷攀升。不少農夫為了趕上提煉燃料的風潮,將數百公頃的農地轉作種植玉米,減產一千多萬噸穀物,推高玉米價格的同時變相亦增加了糧食短缺的風險。

 「買不起」食物並非天方夜譚,這正是發展中國家的實況,亦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天災導致糧食價格上升是無法避免的,然而提煉燃料並非必要,人為原因致使價格攀升是一件可悲的事,因為富人變相在剝削窮人的生存空間,使他們「買不起」食物。

糧食儲備得不償失?

 糧食生產不平衡,糧食儲備亦呈現「貧富不均」的現象,大國財力雄厚,自然儲備較多,如中國的儲備已超過國際通行標準;俄羅斯為了保障本國糧食供應充足,下令限制穀物出口;巴西庫存充足,全球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時,巴西食品價格只輕微提升。但糧食並非儲存多便足夠,更重要的是儲之有道。在上億人因為糧食短缺而挨餓的同時印度卻因為存放不當而導致數千萬噸糧食腐爛,實在很諷刺。

 人人以為儲存得多便無後顧之憂,殊不知不但不能解困,更分分鐘浪費大量糧食,到底糧食儲備能維持多長時間才算有保障,現時各國就這個問題議論紛紛,尚未得出結論。糧農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穀物庫大概只能維持8至12星期,而英國《衛報》(The Independent)曾指出全球糧食儲備實際上只可以維持57天,到底誰對誰錯,現階段尚未有答案。雖然不能確定多少儲備才算足夠,但糧食存量依然有一個通行的標準,基本上一個國家的糧食存量能達到其一年消耗量的18%便算足夠,現時中國儲備遠遠超標。

 何以各國對於糧食儲備這麼執著?除了保障國家在災難發生時足以應付各種突發狀況外,更重要是儲備的多寡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亦是財力雄厚的一種表現,各國爭的不過是一個「面子」,意氣之爭最後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澳洲農業部長指出各國追求高儲備的同時必須顧及糧食價格,避免變相推高食品的價格。巴西農業研究員表示巴西的糧食儲存政策雖然很成功,但每年用在運輸及儲存的費用亦很高。

 糧食儲存的關鍵之處在於空間與技術,必須有足夠的空間放置糧食及相應的技術延長食品的期限。印度便是因為糧食存量與空間不成比例,存貨的空間太小但糧食太多而白白浪費千萬噸食物。日本在糧食儲備方面做得很全面,雖然官方的糧食存量未能達標,但加上民間的自發儲備及農協、儲存公司的代存服務,日本的糧食儲備至少可以維持三個月以上,加上其儲存技術較大部分國家先進,糧食即使儲存兩、三年亦不會變質,大大彌補了空間不足帶來的影響。

人人皆有「食物權」

 食品價格波動、全球糧食儲備不足帶來種種問題,首當其衝的是貧窮的人。窮人的先天條件比較差,即使價格穩定,他們亦未必能擁有足夠的食物及營養,而價格波動則使其情況更加惡劣,只能活在饑荒下。因此,今年的「世界糧食日」除了以穩定食品價格為目標外,更從人道立場出發,提倡食物人權,指出攝取足夠的食物、營養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事實上,糧食生產並非不足夠,而貧窮地區的糧食生產亦不是比較少,但饑餓問題偏偏卻發生在他們身上,因為貧窮與饑餓難以被分割,兩者是互為因果。因為貧窮,所以沒有足夠的金錢購買食物,又怎能擺脫饑餓的命運。即使富裕如香港,亦不是所有人都有溫飽的生活,社會上依然有不少貧窮家庭,他們為了生活節衣縮食,挨餓並不是罕有的事。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們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每個人都應該有食的權利。然而現時全球有10億人活在饑荒下,每天都為食而掙扎求存。另一邊廂,富裕的人也為「食」而「掙扎」,他們掙扎吃甚麼、去哪裡吃,大排筵席,吃飽喝足後卻留下一堆堆食物,香港每天便製造超過3,000噸廚餘,其份量足以餵飽成千上萬的窮人。香港人可以依然故我,不將糧食當成一回事,畢竟有錢使得鬼推磨,可以用金錢換來食物,但糧食短缺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地方的事,是全人類都要面對的問題,因為任何人隨時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面臨饑餓威脅的人。

相關新聞
坐吃山空 糧食儲備成隱憂 (2011-10-20) (圖)
世界糧食日簡介 (2011-10-20) (圖)
各地主糧風采有別 (2011-10-20) (圖)
如果卓別林遇上憨豆 (2011-10-13) (圖)
不平凡的成長經歷 (2011-10-13) (圖)
一次巧合帶來改變 (2011-10-13) (圖)
小結:不一樣的本質 (2011-10-13)
讀書就是求分數?學生補習成「瘋潮」 (2011-10-06) (圖)
補習風源於中國?! (2011-10-06) (圖)
奇招壓制補習社 (2011-10-06) (圖)
解構建築大師Frank Owen Gehry (2011-09-29) (圖)
在香港尋找大師蹤影 (2011-09-29) (圖)
解構解構主義建築 (2011-09-29) (圖)
不斷突破 設計千奇百怪 (2011-09-29) (圖)
蓋瑞設計的傢具之一 (2011-09-29) (圖)
Opus Hong Kong的設計草圖 (2011-09-29) (圖)
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2011-09-29) (圖)
「無界為界」展覽 (2011-09-29)
離鄉遷家是平常事 全球移民熱不退 (2011-09-22) (圖)
華人逐漸回流 (2011-09-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