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體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急功近利 困擾排球後備人才培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北京石景山選手楊釗煊獲女子網球單打冠軍。 新華社

 城運會排球比賽共設男女U17和U20兩個年齡段的比賽,作為全國最大規模的青少年賽事,這兩項比賽被看做排球後備人才的大閱兵。然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排球青少年培養無論從選材、組隊,還是訓練、比賽都充滿著急功近利的色彩。在女排成績起伏,男排無人喝彩的現狀下,中國排球的未來也讓人擔憂。

為追求高度而片面選材

 放眼國際排壇,中國隊員的身體條件沒得說。以女排為例,就算在七城會,身高達到1米8或1米9的隊員也比比皆是。然而近兩年,中國女排卻兩負身材矮小的泰國隊;面對身材同樣高大的歐美諸強,女排姑娘也沒優勢可言。

 選材方面對高個隊員情有獨鍾是把雙刃劍。高個隊員固然在進攻端更具壓迫性,但其弊端也明顯,缺乏變化、打法緩慢。七城會中許多教練都在感嘆,老女排的那種的快、靈、變的特點如今已基本消失。

為快出成績而拔苗助長

 拔苗助長成為青少年訓練中的通病。在排球基層隊裡,一些教練為了迅速讓小隊員打比賽,通常過早地讓他們進入整體技戰術配合階段,而忽視了對基本功的訓練。小隊員的技術動作一旦成型,以後再想改則很難。

 從七城會看,在進攻端湧現出了陳亞雲、劉沛宜等新星,而在防守端則幾乎沒有甚麼出彩的球員。據教練分析,這與運動員從小的訓練有關。一些基層教練為了盡快出成績,專門訓練高個球員的扣球、攔網等技術,而對防守則要求不高,片面地認為只要搞好進攻即可。

 殊不知防守練習對於高個隊員同樣重要。防守不但可以讓他們更靈活,還可以在一次次救球中磨練他們的意志品質,而這正是目前的中國排球所缺乏的。

為全運小齡組忽視人才鏈連續性

 七城會排球賽有這樣一種現象,即U17的參數人數眾多,男女排加起來總共有30支隊;而U20則人數驟減,一共只有20支隊。天津、山東、遼寧等隊因為在U20這一年齡段的隊員人數不夠,乾脆就沒報名。而前來參賽的許多隊伍也沒有達到通常的報名人數12人。比如女排的溫州隊和德陽隊只有7人,湛江隊和北京東城區隊只有9人。

 據多位教練透露,這是因為U17正好是兩年後全運會小年齡組(19歲以下)的適齡隊員,為了全運會的成績,各隊都對這批隊員十分重視。反觀U20,這批年齡在17至20歲的隊員打不了全運會小年齡組,而在全運會成年組中也沒站穩腳跟,在「全運至上」理念依舊根深蒂固的各省市球隊,他們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新華社 記者姬燁

相關新聞
女乒世界盃決賽 丁寧力克李曉霞首登后座 (圖)
中超成都 深圳降級 (圖)
大連授安貞煥終身榮譽球員 (圖)
中國女排結束世界盃強化訓練 (圖)
林丹傷退 國羽穩奪兩冠 (圖)
中國網球大獎賽:張擇段瑩瑩獲男女單冠軍 (圖)
晨曦挫大埔先拔頭籌 (圖)
高梵當選體記協會 「9月最有價值球員」 (圖)
歐洲戰報:美斯大演「帽子戲法」 (圖)
吳家鋒方綺蓓 膺田聯總決賽百米飛人
香港包攬滑浪風帆賽男女子冠軍 (圖)
中國全國性運動會何其多 (圖)
是否削減一些綜合性賽會? (圖)
急功近利 困擾排球後備人才培養 (圖)
城運會尚缺「金字招牌」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體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