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恒生報告認為,主要貿易夥伴經濟不景,將減低對香港的出口需求。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永青)恒生銀行(0011)最新的《香港經濟脈搏》指出,面對先進經濟體的消費需求或進一步下滑,為香港出口前景蒙上陰霾,而私人消費及投資難免亦受影響。報告預料,香港可能在技術上步入衰退,但關鍵在於經濟會否出現大幅度及持續的收縮。若主要工業國家經濟不至嚴重惡化,即使香港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料經濟不會陷入全面衰退。
報告預測,香港第三季經濟增長將不足5%,第四季亦低於4%,今年全年經濟增長保持5.2%,出口額增長為10%,通脹率為5.3%,失率業為3.5%。
外需下滑 港出口蒙陰影
該行又表示,本港就業情況理想帶動私人消費增長持續強勁,惟9月份出口貨值兩年來首次下跌,主要先進經濟體的消費需求或進一步下滑,為本港出口前景蒙上陰霾。對外貿易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達370%,全球經濟的不明朗因素漸增,香港之私人消費及投資難免將受一定影響。通脹壓力料見紓緩,但在租金高企及進口通脹因素的推動下,物價或繼續維持於較高水平。
不明朗因素削消費投資
該行認為,外圍經濟增長勢頭回軟,令第2季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減少1.9個百分點。展望第3季,預期對外貿易仍將會拖累本港經濟表現。展望未來,主要貿易夥伴經濟不景,將減低對香港的出口需求,失業率高企加上收入增長放緩,歐美消費難有表現。在消費動力回穩前,實體經濟亦較易受金融市況左右。同時,目前西方國家努力削減財赤,對亞洲國家的影響更為顯著。隨著囤積存貨及災後重建的需求逐漸減少,日本海嘯後的短暫復甦步伐亦可能減慢。
因此,報告指今年第4季香港出口前景並不樂觀。總括而言,本港出口前景並不樂觀,但目前評估出口貨值下滑至09年中之低水平的風險仍然有限。
經濟出現滯脹憂慮增加
面對目前經濟增長放緩,通脹壓力揮之不去,加深市場對本港經濟出現滯脹的憂慮。然而,該行認為,有關看法可能過於悲觀。1970年代滯脹之所以嚴重損害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主要因為當時工資與物價螺旋上揚,導致通脹預期失控,繼而引發全面通脹。與之比較,目前香港並未出現工資及物價相互追漲的跡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