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以雕刻祈福酬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1-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郭一邊聚精會神地刻字。

 雕刻是藝術,是文化的體現,更是生活的見證。木器雕刻,看似陌生,然而大部分香港人至少擁有一件木雕製品。找不到?看看家中的神主牌,上面的文字都是人手刻鑄的。木器雕刻店大多提供刻字服務,但隨著經濟發展,曾經成行成市的雕刻店已經所餘無幾。郭記木器雕刻有兩位資深雕刻師傅,他們來自浙江東陽,是香港少數提供雕刻服務的師傅。

 木雕是東陽的產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東陽雕刻師傅集中在香港,那時油麻地有很多木器雕刻店。如今走過油麻地永星里,販賣神像、佛像的店舖依然為數不少,只是手工雕刻師卻寥寥可數。郭記主要售賣神檯、神像、浮雕、牌位等,一個神像動輒數萬元,生意雖然沒有以前那麼熱絡,但光顧的客人也不少。「通常店舖開張會買關公像,而家中放置的神像則各有不同。有些人會回來告訴我神像是否靈驗,之前有客人說神像助他賺大錢。」郭一邊笑說。買賣以外,郭氏兄弟對雕刻亦很執著,他們自小便學習雕刻,透過不斷鑽研及練習,才雕出漂亮的字體及圖案。哥哥郭一邊主要負責雕字,以雕地主牌、祖先牌及佛堂使用的捐款善長名錄為主,弟弟則負責雕花、雕像,他們技藝精湛,可根據客人的要求雕出不同的字體或各種人像花草。

 刻字的木板主要分為花梨木、樟木及夾板三種,顏色以黑、紅為主。木板會預先裁好尺寸及漆上底色,客人可選用心儀的木板。字體以楷體為主,客人亦可帶字體給師傅雕。師傅首先用筆在木板上畫記號,設定行距、行列等,用水筆寫下文字,然後便開始雕刻,完成後上金漆及鑲框。

 郭師傅戴上眼鏡、執起雕刻筆,專注於刻字。「拿刀的手法、勁力是刻字的關鍵,手法錯了刻出來的字便不漂亮,這些都要練。」幾十年的雕刻工夫,手起刀落,一刻一挑間,一個個文字呈現眼前,是功力的表現,亦是對木雕行業的敬重。

 有些神主牌舊了,但人們不捨得丟棄,他們會回來找師傅翻新。「來這裡的客人有新有舊,因為這裡是集中地。不過現在很少店舖有雕刻服務了,東西大多拿回內地雕,往往需時甚久,及不上本地雕刻師快和專業。」郭師傅歎言。不只技藝失傳,這類店舖亦愈來愈少,以後可能也要北上買神像了。

 從東陽到香港,郭記木雕已踏入第五代,店舖在香港有將近三十年歷史,兄弟倆從幫人打工至開舖做生意,見證行業的盛衰。弟弟郭一天的兒子是大學畢業生,卻義無反顧投入這個沒落的行業,為的只是延續父輩技術,傳承東陽技藝。

 在藝術以外,雕刻反映了一個地方的文化,一個行業的興亡及人們對傳統技藝的執著。 ■文:蘇葉

相關新聞
香港情未了 口述歷史話半生 (2011-11-15) (圖)
以雕刻祈福酬神 (2011-11-15) (圖)
書畫珍藏間系列:書畫為伴 紫砂作友 (2011-11-12) (圖)
徐悲鴻的《牧童短笛》 (2011-11-12) (圖)
王時敏的《擬黃公望溪山雨意圖》手卷 (2011-11-12) (圖)
李可染的《五牛圖》 (2011-11-12) (圖)
明代謝時臣的《雪山行旅》 (2011-11-12) (圖)
黃賓虹《江行雜詠》 (2011-11-12) (圖)
實驗室中的生活 反思藝術與科學的關係 (2011-11-12) (圖)
Public Mis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2011-11-12) (圖)
看聖經 認識人類歷史 (2011-11-12) (圖)
詹姆士君王聖經 (2011-11-12) (圖)
電影補足記憶的吉光片羽 (2011-11-10) (圖)
陳傳興:將地理島嶼延伸為文學島嶼 (2011-11-10) (圖)
楊力州:不是逃難,而是歸鄉 (2011-11-10) (圖)
《化城再來人》——周夢蝶 (2011-11-10)
《如霧起時》——鄭愁予 (2011-11-10)
《兩地》——林海音 (2011-11-10)
《他們在島嶼寫作》 文學激蕩電影火花 (2011-11-10) (圖)
以「藝」力 殘疾人士 活出更不一樣的人生 (2011-11-0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