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地學校經常主辦不同形式的內地與香港的兩地交流活動,我認為這些活動除能令同學加深對國家的認識外,亦是學習通識教育科的好機會。在今年的國慶節,我有幸被教育局邀請,參與香港教育界訪京團的活動。在北京接待我們的導遊是首都師範大學的董同學。我與她交談時,談到中國的人口政策及其存在的問題。在農村的家中,除父母外,她還有一個弟弟,其家在內地稱為「超生家庭」。由於多生一名孩子,她的父母必須向國家交付「社會撫養費」。雖然費用很高,但他們樂於接受,沒有任何怨言。與她談話,令我對內地的人口政策產生研究的興趣,決定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翻看周刊 盡破誤解
在旅程的第二天,我在書店找尋有關人口政策的資料時,看到一本《南方人物周刊》(272期),書中介紹及分析人口政策的最新情況,釐清很多香港人對內地人口政策的誤解。
誤解一:中國城市居民只可生一個孩子。根據現行北京市規定,夫妻若雙方均為獨生子女,可生育第二胎;
誤解二:「一孩政策」是不可變的。作為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已實行超過30年,1980年,中共中央曾經提出:「到30年以後,目前特別緊張的人口增長問題可以緩和,也就可以採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誤解三:國策是不可批評的。在周刊的文章中,有學者指「一孩政策」是「殺雞取卵」、「自毀長城」,又認為家庭結構的變化顛覆傳統家庭的許多正向功能。
放寬「一孩」與否 官民意見迥異
上述誤解又觸發我想再進一步認識人口政策這個通識議題。回到家後,在書櫃中找出《持續與變遷:當代中國的政經、社會和空間發展》(香港:商務印書館,2008年),書中從學術的角度討論應否放寬「一孩政策」。有專家認為應放寬,理由如下:
1. 「低生育、低死亡」的結果是人口老化問題,將引致內需不足、經濟不振;
2. 中國的出生性別比(每100個女嬰的男嬰數)一直上升;
3. 政府不應推行一個人民不歡迎的人口政策。
面對社會這些意見,國務院於2007年重申不會放寬人口政策,理由如下:
1. 當年中國人口的每年慣性增長勢頭依然強勁,總人口每年仍有淨增800萬至1,000萬人;
2. 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龐大,就業形勢嚴峻;
3. 在人口問題上的任何失誤,都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難以逆轉的長期影響。
因此,「一孩政策」不會放鬆。
把握交流機會 挖掘通識議題
經過上述的學習歷程,我對人口政策有深入的認識。我建議各位通識科老師和同學,把握每次交流的機會,學習通識科的議題。在此列出下列3個學習步驟以供參考:
1. 以個案為研究起點,例如一個人、一所學校、一間企業、一個單位;
2. 在內地的書店找資料,尤其雜誌上的文章,較能緊貼當前的社會議題;
3. 對事件進行批判性反思。最直接的方法是閱讀有學術水平的書籍,學者往往能對事件進行批判性思考。
下次有交流的機會時,試運用以上學習通識科的方法,定能有更豐富的學習成果。 ■李偉雄 福建(小西灣)中學通識科科主任、香港通識教育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