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心臟科專科醫生甄秉言(左)建議計劃「通波仔」的冠心病患者,應該主動諮詢醫生意見,確保選用適合個人身體狀況的治療方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佩琪)冠心病患者接受「通波仔」手術不代表能夠一「通」永逸,術後須按時服用抗血小板藥,防止血栓。惟有調查發現,95%曾「通波仔」患者不知道術後按時服藥可降低血栓風險,近30%患者沒有按時服藥。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患者,宜主動諮詢醫生了解手術及相關資訊,按照個人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療法。
心臟病患者互助組織「關心您的心」今年7月至8月以電話訪問393位曾經「通波仔」的冠心病患者。結果顯示,37%受訪者稱不認識「通波仔」手術使用的心臟支架類型,即傳統的金屬支架、滲藥支架及生物工程抗體支架。「通波仔」後,患者必須每天服食雙重抗血小板藥,防止血塊形成導致血栓,服藥期視乎植入支架類型而定,例如植入滲藥支架的患者,須服藥至少12個月,惟78%受訪者稱不知道有關指引。
95%不知按時食藥防血栓
調查顯示,有29%受訪者稱沒有按時服藥,當中16%受訪者稱經常忘記服藥,一個月內達一次或以上;有95%受訪者不知道術後按時服抗血小板藥,有助降低血栓風險,其中20%受訪者只能「籠統」說出不服藥會導致冠心病復發,36%受訪者更完全不知道有關功效。
心臟科專科醫生甄秉言表示,患者擅自停藥,出現血栓的風險提高,死亡率高達45%。由於3款支架各有優缺點,例如滲藥支架有效抑止血管細胞增生,但也會抑制傷口內皮層修復,有機會導致血栓,有胃出血、胃潰瘍或出血性中風人士並不適用。甄秉言建議計劃「通波仔」的患者,應該諮詢醫生意見,確保選用適合個人身體狀況的治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