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楚成表示,非本地人士學廣東話的成功率極低,平均每10人有9人半途而廢。香港文匯報記者高鈺 攝
——書面語口語差異大 心急港人叫「轉台」挫學習信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香港是國際化城市,居民來自五湖四海,要融入香港,不少人希望可以學好廣東話。但一項研究發現,非本地人士學廣東話的成功率極低,平均每10人有9人半途而廢。專家指,箇中原因是廣東話的口語與書面語差距很大;聲調容易混淆,產生尷尬場面;亦有人歸咎廣東話無標準羅馬拼音;但最無奈的是,每當學員遇上心急港人,被要求「轉台」改用普通話或英文溝通,以節省時間,大挫其學習信心。
盼學好廣東話融入社會
教育學院語文教育中心主任、英文學系教授李楚成於2009年獲院校撥款40萬元,進行2年有關「廣東話及普通話國際化」的研究。專家以網上問卷、面談、小組討論形式訪問了96位非華人及60位非粵語母語華人,當中9成為教職員,其餘為學生,學歷均屬大專以上。
李楚成指,該研究有助了解非本地人在學習廣東話時面對的困難及心態,從而供院校參考。他發現,一般外國人或內地人來港後,很多都希望學習廣東話,以融入社會,但亦有部分人認為粵語只是方言,故傾向學習普通話多於粵語。
「教過」變「搞過」鬧笑話
他又指,即使願意學習粵語的人士,成功率亦偏低,研究發現近9成人未能成功學好廣東話,並中途放棄。成功率偏低其中一個原因與學習動機有關。李楚成指,港人大多具備「雙語」能力,即使只操英語或普通話,日常生活亦未有太大影響,於是「當外國人或內地人嘗試以廣東話表達自己時,一些港人會以英語或普通話回覆,以節省溝通時間;非本地人亦多認為廣東話的音調非常難掌握,曾有受訪者反映,自己本來想問『你有無教過佢』卻說成『你有無搞(性騷擾)過佢』,令人發笑」。
課程無統一標準缺成效
除了交談上的誤會,李楚成指,不少非本地人士認為,本港的粵語課程缺乏成效,如上課時不斷被糾正發音,令他們大感挫敗。
此外,不同課程採用的羅馬拼音亦沒有統一標準,增加他們的學習難度。亦有受訪者表示,由於廣東話有書面語及口語的差異,令他們大感困惑。
李楚成認為,雖然香港不少人均掌握兩文三語,就算不懂廣東話,對日常生活亦不會構成很大影響,「但語言與社會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如未能掌握廣東話,很難了解本土文化,長遠影響非本土人士融入香港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