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南丫島北面對出海面。 資料圖片
世紀21(香港)首席顧問兼註冊專業測量師陳東岳
繼「起動九龍東」之後,港府再推出一項極具前瞻性的大規模維港外填海計劃諮詢公眾。港府察覺缺乏長遠土地儲備,在接近現屆政府換班之際,仍然推出前所未見的填海計劃宏圖偉構,除了因為這是跨年代的課題外,亦足證「發展用地何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填海造地」並不是新鮮事物,香港的發展史其實與填海不可分離,不同年代的填海例子甚多,遠至啟德機場,以至維港內沿海岸線填海等,近年保育意識抬頭,在「有凌駕性需要」的原則下,填海工程已被剎停。開發土地的另一選擇,就是著眼於新界,目前本港已開發的土地,只佔全港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小部分,但未開發土地多被規劃作「綠化」及「郊野公園」,不可隨意發展。
香港面對鄰近地區城市的競爭,要為未來長遠發展打算,港人面臨香港整體城市規劃理念的抉擇,要麼就重新「填海造地」,不然就要容許部分環保生態價值較低的土地,轉變成發展用地,又或者雙管齊下,兩者都採納進行。
今次諮詢,港府希望透過公眾參與去達至社會共識,大家應該多留意內容及發表意見。諮詢的25個選址,包括3個人工島方案、2個連島方案、其餘分佈於天然或人工的非受保護海岸線,未定各選址用途及地積比率等。筆者初步觀察有以下幾點:(1)「人工島」或「連島」;(2)陸上主幹交通的連繫。「人工島」或「連島」的成功與否視乎與陸上主幹交通的連繫。亞洲其他國家的大型人工島需配合連接交通設施如道路、橋樑甚至集體運輸系統。偏遠的人工島在這方面的建造成本很高。
鄰近香港仔可考慮建一條橋
從地理位置看,筆者認為位處港島南方的南丫島可能是不錯的選址(包括南丫北「A3」及南丫石礦場「C12」),由於鄰近香港仔,可考慮做一條橋,連接兩岸,南區將來有港鐵,南丫島新人工島的發展潛力很大。(3)沿海岸線填海;沿青山公路如青龍頭「C3」、屯門27區「C2」、大欖涌「D2」以及沙田區「D5」等填海,假如將來興建住宅,勢將面對居民反對,因為原有的海景將被新建築物遮擋。(4)偏遠選址作厭惡性設施;如螺洲「B2」,交通條件比較差,或可考慮規劃作厭惡性設施。(5)環保因素;每個選址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環保生態影響,怎樣平衡需要社會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