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卡
和遠居英國的小兒子通電話,聊起中國新年習俗,他竟翻舊帳,投訴童年時新年利是錢全數上繳父母,令他在同輩間顏面掃地。日前大兒子也有類似的「聲討」,不滿父母在他童年時「惡言相向」。惡言包括:「生膜e燒好過生你。」他認為傷害了自尊心。利是與叉燒,在父母眼中全屬芝麻小事,想不到年過三十的兩兒子仍「含恨」在心。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華裔母親最近出書《虎媽戰歌》,宣揚她的「懲罰加辱罵」教子之道;中國內地也出了個「狼爸」,用棍棒把三個孩子「打」進北京大學。一時間,中國式的嚴格教育成為「佳話」,西方媒體大肆報道,似乎中國之強,強在出現了成千上萬的虎媽狼爸。
虎媽狼爸的兒女如今尚年幼,到了三十歲,他們會感激父母抑或懷恨在心?
從利是錢說起,英國一項最新調查指出,該國兒童縱情於物質享受,父母像礦場的驢馬一樣辛勤工作,任勞任怨,供奉孩子華屋美食、買名牌單車、滑板和數碼相機,導致下一代成為物質主義者。
調查指出,歐洲諸國裡,英婦所承受的壓力最大;八成有五歲以下孩子的婦女,要外出工作。她們與孩子的溝通方法,三分二是指令式的,例如,「威廉,穿鞋!」四分一兒童表示,和父母詳談的機會僅一星期一次。
逛公司購物,成為兩代人最常見的相處機會。調查指出,平均十歲的兒童,能說出一百種名牌稱號;甚至四歲幼兒,也能識別品牌名稱。
調查總結,小孩最高興的事情,不是去商場買玩具、電子遊戲機或名牌波鞋,而是父母帶他們出戶外玩滑梯和踢足球。
下星期年初一,派了利是,送了玩具,再去遊樂場,孩子應該沒怨沒恨了吧?可憐天下父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