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日前,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又提出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這一次工作會議也明確地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深化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中央提出發展實體經濟的時機,以及可能出台何種針對性的扶持措施,都是值得港人關注和深思的。
實體經濟是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家依靠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迅速崛起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但是,隨著各種資源約束和成本的上升,如何繼續保持在世界製造業的優勢地位成為新的挑戰。「牢牢把握實體經濟堅實基礎」正是中央在總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功經驗,把脈國情,並結合實際情況後所提出的。據權威人士解釋,實體經濟主要指農業、製造業以及傳統服務業等領域。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的基礎,是綜合國力的基礎,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基礎。
近年來,以製造業為代表的部分實體經濟受到衝擊,許多在內地投資的香港廠商擔心全國銀根緊縮會使他們融資無門。此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地要求金融界要從多方面採取措施以扶持實體經濟,解決實體經濟的融資問題。有關方面預測,今年香港出口勢將受到影響,出口總值僅增長1%,出口總量更將下跌3%。面對如此局面,中小企業更是首當其衝,訂單大減、融資困難、成本高企、高通脹等一連串難題,整體形勢甚至比2008年嚴峻,在這個艱難時刻,香港特區政府確實應有所作為,伸出援手,適時推出有力措施協助中小企業。
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事實上,為改變部分中小企業融資困局,當前宏觀政策已經開始預調微調,靈活調控。據透露,今年國家將繼續落實好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快出台相關配套措施,實現國家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由此可見,牢牢把握實體經濟堅實基礎,加強企業自身建設,加快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是長久之策。
不久前,在港舉行的「2011廣東省支持外經貿企業轉型升級穩定發展政策宣講會」上,廣東省政府宣佈推出8大範疇、30項政策,支持在粵港資企業轉型升級,拓展內需和國際市場,發展品牌,推動港企持續發展。這些措施循加大金融財政支持、支援創新研發等多元化的管道展開推進,具體、全面、有力,且有很強的針對性。香港特區政府亦不甘落後,同場表示將設立10億元的專項基金,鼓勵企業朝高增值方向發展,並助港企在內地發展品牌。應該說,特區政府近年在支持中小企方面亦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仍有諸多掣肘,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對應中小企業沒有一個直接的統籌支援機構,各自出台挺中小企業的措施,較難形成合力。內地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包括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就值得借鑒。所以,香港特區政府宜探討建立相應制度化的機制,比如成立中小企業發展局等,專責中小企事務,相信效果會更好。
大力支持港企升級轉型
在新一輪發展中,內地經濟亟需調結構、促轉型,對港企亦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此同時,無論是各路企業競爭的加劇,還是外圍經濟環境的不明朗,都為內地港企帶來了嚴峻挑戰,升級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否則就會被無情地淘汰。值此關頭,從中央到內地各省市地方政府,特別是與港企休戚相關的廣東省、珠三角地區,都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港企順利踏上升級轉型之路。
不久前中央公佈的36條挺港措施中,就有專條涉及支持港企升級轉型,加強兩地經貿合作、促進經濟融合等,為港企在內地經營拓展大開方便之門;中央相關部委亦推出多項措施支持港企升級轉型,日前廣東省政府拿出的30項政策,正是落實有關精神的又一舉措。支持香港中小企業,就是支持香港經濟,有助提升整體競爭力。當然,在企業升級轉型的過程中,不能單靠政府和政策,還有賴於企業自身努力,提升競爭力。故此,港企應自強不息,好好把握政策機遇,下決心走升級轉型之路,才能真正長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