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消除分歧 促進教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18]     我要評論

桂 松

 教育問題,向具爭議性。近年教育界對國民教育、中史教學、小班教學等意見分歧,亟須深入探討,尋求共識。

 一提國民教育,有些人就板起臉孔,說這是「洗腦」。國民教育,普遍存在,世界各國皆有推行,未聞有「洗腦」之稱,何以香港例外?其實,國民教育的本義,就是使國民了解國情,增強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本港推行,也不會脫離這個範疇,本身並不涉及對某種政治信念的灌輸。由於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方針,港人自然需要認識自己的祖國,才能貫徹這個方針。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香港的國民教育不必帶有社會主義的性質,這是眾所周知的,也是不難理解的。

 特區政府推行國民教育,沒有規定哪一些內容不能採用。可是有些人硬設偽命題,然後煞有介事地指這個教育制度報喜不報憂,迴避了史實。不明就裡者信以為真,因而對國民教育產生懷疑,這是不必要的。我們主張全面、客觀、如實地認識自己的祖國,其中包括認識國家的成就和缺陷。只要不存偏見,當能理性地看待國家的歷史和現狀。香港是資訊發達、自由開放的社會,我們應當相信師生能憑藉這種理性認識,加深對祖國的了解。

 德育和國民教育應否獨立成科,加以推行,這是爭議的另一方面。列為課程的好處是教育系統化和規範化,從而能按照高低班級學生的特點靈活推行。例如小學生多了解祖國壯麗山河、民族風格和道德傳統,中學生多認識國情以及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兩者推行形式儘管不同,但都需要形象化,避免刻板式的「說教」。課堂教學如能輔之以參觀、訪問,可增強教育效果。有人擔心中學另設科目,與現行的初中社會科及高中通識科部分內容(有關中國的部分)重疊,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解決方法一是調整教材,避免重複;二是將中史視為國民教育的基本元素,列為必修科。若前者難以實行,可考慮採用後者。

相關新聞
來論:鍾庭耀與蔡英文在身份認同上殊途同歸 (2012-01-18)
解惑篇:「雙非」孕婦問題要修改基本法嗎? (2012-01-18)
西座內望:毆打鬧劇 暴戾加深內鬥 (2012-01-18)
為理明言:打擊通脹助民紓困 (2012-01-18)
消除分歧 促進教學 (2012-01-18)
「入世」加快中國開放步伐 (2012-01-18)
志強時評:從香港人的家國情懷看鍾庭耀民調的謬誤 (2012-01-17)
堅持「九二共識」 推動兩岸簽署和平協議 (2012-01-17)
政經多面體:積極探討垃圾徵費推動環保 (2012-01-17)
暴力政治 香港蒙羞 (2012-01-17)
洋主子、妖姬、傻子和奴才 (2012-01-17)
中東動盪 新宗教軸心或產生 (2012-01-17)
指點江山:鍾庭耀的民調悖逆學術倫理與道德 (2012-01-16)
馬英九贏在堅持「九二共識」 (2012-01-16)
田園快語:兩電加費資料 應向公眾交待 (2012-01-16)
西方走廊:奧巴馬聲東擊西圖「巧渡難關」 (2012-01-16)
拳腳相向 貽笑大方 (2012-01-16)
預算案應扶助中下層 (2012-01-16)
《華爾街日報》為鍾庭耀出聲所為何事? (2012-01-14)
林孟達為公民黨鳴冤乃秋蟬哀鳴 (2012-01-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